二、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感效应
情感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需求形成的态度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他们重感情,强烈地要求别人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一架天平,时时对教师的爱心进行衡量,这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就会产生心理呼应。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保持良好的心绪,调整好心态,每天以一个和善、友爱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微笑对待学生,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情绪也会被班主任的情绪感染而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情感效应的道理。
因此班主任要做到:第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掺杂任何偏见,把关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平时多注意与学生接触,畅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第二、当学生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时,应主动伸出关爱的手去温暖、激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比如:学生离校时说一句:“放学了,请大家注意回家途中的安全。”天气变冷时说上一句:“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当学生为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而难过时说一句:“加油啊,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班主任敞开心灵的'大门,向班主任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班主任就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为心理管理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润物无声乃好雨:暗示效应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采取间接的、含蓄的、抽象的方法,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致使人按照某种暗示去行动或接受某种观点和思想。班主任在学校对学生正面的、大张旗鼓宣传教育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暗示效应,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应注意利用各种方式来进行与学生的交流。比如:班主任的表扬,是通过语言对其他学生一种暗示,而批评某种错误现象时,是对有这样行为的学生语言暗示。班主任每一个的眼神、手势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在学生日记、周记中评语或是作业中夹上对学生鼓励或评价的纸条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利用暗示效应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慰藉,一种鼓励,一种鞭策。
四、有心栽花花定开:期望效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和雅布森在1968年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做了一次一般性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意抽取其中部分学生,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8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竟然比其他未经暗示的学生的成绩提高许多。于是,心理学者便把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班主任对学生给予合理的期望和充分的信心,学生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会变成积极努力的行动。但期望要适度,要合理,要真诚,要信任,要及时给获取进步的学生鼓励,然后再提出新的更高的期望,形成“期望―进步―再期望―再进步”的循环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真诚的期待、合理的要求、热情的愿望、由衷的信任,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方向。
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一些学生的优点及发展趋势,故意给他们“戴高帽子”,即给一些荣誉称号,或封给某一“官职”,(尽管他离这些称号、职务仍有一段距离)但这一举措却给学生以激励,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称号、职务的最佳境界努力,并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班干部。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让那些在班级中没有当上班干部的同学同样有获得荣誉的机会,每月评出最受欢迎的同学、最守纪律同学、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等等,就用这些“高帽子”来约束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要求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的办法。只要学习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五、乘风破浪直指岸:成功效应
获取成功和产生成就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要求,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成功心理效应”。班主任可以运用这种心理现象,在班级中建立一种适用的、实效的激励机制,激活学生内心对成功的欲望,真正地挖掘出学生自身的闪光处,创设某种条件或舞台让学生施展,达到在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