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潜在的观众。目前,我们的社会里懂戏爱戏的年轻人甚少。但是,大学校园里真实的状态是:话剧创作处于有待开发的本色状态。这种状态的本质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因为你们中的大部分其实从来没有主动接近过戏剧,需要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给予重视和培养。
话剧确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目前还不能完全走入普通大众。那么,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将来在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主导时,怎样才能真正地代表一代人去拉近和话剧的距离?所幸的是,21世纪以来,首都北京各大校园戏剧方兴未艾,大学生们将身边事迹编演,话剧氛围很浓厚。据统计,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市举办过大学生戏剧节,充分证明了大学生作为话剧的知音和市场的可行性。戏剧走进校园,可以解决话剧的市场问题,也提升了学生素质,最终达成弘扬和继承文化的正面发展,使之成为是中国当下戏剧发展的原动力。第二,话剧艺术再次回归到大学生文化的围墙。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戏剧活动从来都是青年知识求索者的生活情状的体现,表现出明显的业余的,民间的、青春的形态。
生命的形态需有一种能够承载的载体,这样来讲,大学生话剧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表达。其实在你身临其境的时候,根本不会用艺术的成熟和深厚度去苛刻学生戏剧,它的意义恰恰可能就在于成熟和深厚之外,也才真正地靠近戏剧精神的本色。近年来发展趋势明显回归校园:一方面不少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成就了戏剧校园化发展。现在不仅有专业的戏剧院校培养话剧人才,而且很多知名大学都设置了影视专业课程,师生们在一起搞创作,演小品,排话剧,他们的身份处在专业与业余之间,但却是一支不断壮大的大学生演出队伍。
戏剧在这样的土壤上在向自由支配的态势发展,学生们的组织形式液从自发到团体,不断地寻求着演出和创造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从结社中得到做成功者管理者的尝试,肯定自我价值。校园剧社的组织和排演是很能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校内有效实践方式。很多接触过戏剧的学校的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肯定话剧排演的锻炼人多种能力的功效,既要上下打理、协调沟通、全盘操作,组织制作和排演,又要招募演员、服装、道具等事务工作。他们看重的不是演得好和坏,而是过程和体验。当然经费和条件制约下戏剧发展还有待探索的空间,但是繁荣的步伐也在铮铮有声。
(二)大学校园开展戏剧文化的意义
(1)从戏剧艺术的形式、功能看戏剧教育的意义。话剧囊括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等艺术样式,使之具有多种教育功能。一是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戏剧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门类,可以使之从多种艺术中接受美的积累和启迪,使原有的审美体系得到多层面、多方向的冲击,从而不断修正、整合与重塑。二是开发智能潜力,提升创新能力。在戏剧教育中,剧目鉴赏和创造均涉及多种艺术感知,从而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达到很大程度的融合贯通和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智慧开发和创新能力。三是促进大学生的感性互动,培养协调合作精神。戏剧可以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感知和控制,不断发现人际情感的多样性,平衡交流方式,达成对人际情感的发现和沟通,进而理解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鉴赏和创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了解人、发现人、创造人的过程。从艺术教育的智识功能,看大学生戏剧教育的意义。除了戏剧的形式上以外,戏剧的内容也对大学生的综合修养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历史性。这个特点决定戏剧能够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
戏剧题材能够包含丰富的历史故事,民族英雄,对树立大学生牢固的民族认同感奠定形象化的基础。其次是复杂性。“小舞台,大人生”,意思是戏剧能够阐述大千社会,是社会事件的高度浓缩,曲折的故事情节,复杂的戏剧冲突,出其不意超越日常,那才有戏可看,就此,可以训练大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再次就是矛盾性。戏剧中的矛盾展现的不只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的矛盾,还有不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矛盾,矛盾的发展、化解或者彰显,都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所以戏本身,是可以促使创作者和观众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现实中大部分人很难有如此丰富的、浓缩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