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话剧素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 要:话剧发展史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话剧素养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基点,概括了话剧回归校园的可行性和需缺性,重点提出了话剧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消解“审美距离”的必要性。
【关键词】话剧 校园文化 趋势 意义
话剧,作为20世纪发展而来的中国的新文学体裁,其艺术精神有别于中国传统戏剧和地方戏剧,也有别当下流行的电影和电视等大众艺术。比起很多传媒艺术而言,话剧是间于快餐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一种的一种“文艺营养餐”。
因为,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在“现实——梦想,躁动——深情”间建立一种情感载体,“话剧”很好地将命运起落与历史浩荡沧桑的感受浓缩到一个直观且诗意的舞台上。从世界文化史来看,表演和观看“剧”对于人类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理解力生成和一种精神向往的依托方式。当代的高校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对生活、对人类的情感和历史审视的教育不可或缺,这对大学生理解生活,培养社会精神有着重要的感染作用。
一、具有百年历史的话剧艺术诞生于校园,发展于校园,成为青年学生的一种有效的社会心理转化途径
追溯文化历史,校园话剧在中国新文化发展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07年留日学生创办的春柳剧社开始,当时青年学生们利用最初的话剧萌芽姿态,伫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土的一角上气血长啸,向侵略者发出不屈的声音。他们用话剧的方式呼唤民众奋起反抗,这段文艺历史赋予了中国青年学生民族脊梁和话剧的战斗品格。这种品格蔓延于整个20世纪的前半叶的社会发展进程。建国以后,大概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直到新时期,话剧的复苏之路仿佛在又一次在历史的原点上得以起步。原因在于:第一、情感释放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十分的复杂,他们面临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社交与择友,恋爱的压力,经济贫困的压力等等,有压力就需要排解。
作为一个群体,或者一代人心中的郁闷排解,需要依靠恰切的艺术形式排解。第二,个性表现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充满丰富的个性色彩,其本质是寻求自我的展示,追求自我的欣赏和陶醉,从而获取自我满足。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舞台都是人们展示自我、达到自我欣赏的目的的最好形式。改革开放带来的个性和思想的解放,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舞台共同抒发内心的情感成为必然。第三,对现代主义的青睐。
追求时尚和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追求,求新求变的心理是对现实最好的反思态度,决定了话剧复兴的可能性。既然以往的现实主义表达传统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需求,那么后现代的无目的叙述,朦胧的意愿表达,就会成为青年人反理性的一种钟爱。第四,对经典的热爱。不管是创新还是旧戏重排,都反映了大学生的人文血脉追求,多接触经典的思想和艺术,多接受人文滋养,可以净化心灵和品格。盘点当时我国历届大学生排演节目单前几名可见一斑,它们是:《雷雨》《日出》《茶花女》《倾城之恋》《悭吝人》等等,经典给他们思想和艺术滋养的同时,也反映排演者对人文理想的追求。从中国话剧所经历的两个兴盛的时期来看,话剧曾负载了深重的时代背景的和心理诉求,话剧校园之路走得可谓“百年沧桑,归去来兮“。
民主革命时期的话剧注重外部的张扬,当下校园话剧注重走入心灵深处,从呼喊到静思,戏剧承载着隽永绵长的哲学韵味,承载着高迈的人生理想,话剧作为一个城市高端文化的象征,秉持民族复兴、启迪民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审美需求。可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上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艺术气质,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怎样的讨论和估价都不为过。
二、让话剧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当代大学生话剧修养培养的趋势和意义
(一)大学戏剧文化发展的可行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