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学生感到困难的应用题教学应在合作学习中完成。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理念第一条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课堂中来,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比如超市的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原素材。
例如:在讲银行利率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应用课。一上课我便问“你们知道我的月工资是多少吗?”学生一听来了兴趣
“1500元”
我:“低了”
生:“2500元”
我:“高了”
“我的月工资是2190元,但我们老师必须交税,是这样交的:20xx元之内不交税,高于20xx元而低于2500元的部分税率为5%,高于2500的部分税率为10%。”我讲完之后,由4个学生一组合作计算我需要交多少税,如果工资是3000元又如何交?学生在我的组织和引导下非常积极的讨论,互相出谋划策,不停的在纸上又是写又是勾的,当小组之间的答案不一样时,他们又互相争辩,吵得面红耳赤,最终统一了答案,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超过部分”的意思及税率5%和10%的分段计算法。
经过上面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小结,学生拥有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我接着趁热打铁呈现另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校长的工资,假设他的工资为X元,每月需向国家交Y元的税,你能写出Y和X的关系式吗?”学生立刻分组讨论,最后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机会,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才能克服对数学应用题的恐惧心理。
二、在个人难以完成的实验教学时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内容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例如统计和概率这一章,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我的经验是用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学习概率。在概率一课的学习时,我带了一摞标有2、3、4的纸片,对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先拿出三张标有2、3、4的纸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随机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个位上的数字,你能组成那些两位数?其中恰好是“34”的概率是多少?
说完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发给每一组,同学们通过你抽、我拼、他说、她记的合作方式纷纷模仿着拼数字,,很快就有了结果。有的组说这样的数有5个,有的组说这样的数有6个,我就请这两组同学汇报一下拼出的两位数,李娇组42、23、34、24、32,杨振组有23、24、32、34、42、43,相比之下发现6个数字是正确的,故恰好是“34”的概率是1/6。接着我请杨振组介绍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当十位数字是2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3和4,得23、24;当十位数字是3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2和4,得32、34;当十位数字是4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2和3,得42、43,并用手中的纸片演示了一遍,我带头为他鼓掌。
“噢,原来如此,我也会。”有人这样低声说。
接着我又问:“若取消题中的限制条件——不放回,那么又该如何?请继续合作完成。”这时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继而低声议论,接着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我请了一组把本组的思考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得到的两位数有:22、23、24、32、33、34、42、43、44,故恰好是“34”的概率是1/9。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他人的讨论,寻求出合理的答案,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同学们由模仿到清晰,再到归纳出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苹果”。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