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2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2核心问题

  建筑学专业自20xx年专业评估通过以来,专家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模块化”教学特色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与评价,充分肯定了“模块化”教学特色。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历史与文脉”进行的深入改革与新的探索。然而,针对建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建设量剧减、城市建设趋于饱和的现实问题,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课程并未给出及时的回应与调整,因此该模块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2.1设计过程程式化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高年级设计课到课率与低年级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延续着一草、二草、正草、正图的设计程序,到高年级产生了厌倦与疲惫的情绪。假如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设计题目,就会产生被动应对的情况,训练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2.2.2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欲和个性

  学生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后,多会不同程度地积累了创造的欲望和张扬个性的心理。而现在设计课,这种固定的训练模式难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有利的条件与探索。

  2.2.3针对“历史与文脉”教学模块的题目设置过于单一与狭窄

  2.2.4与建筑设计市场需求脱节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特征,单一只研究城市文脉与历史的建筑设计已经不能适应适应市场需求。综上所述,针对上述4个问题,本研究提出在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抛弃固定化的类型式教学方式,注入乡村建设这一块的设计主题,改变目前单一的设计课程选择的现状,并研究“地域文化特色”导向下设计课程改革策略,探索适宜于新形式、新方向的课堂教学新类型,为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做出有益探索。其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地域文化与乡村建设,及时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与总结问题并试图用建筑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对策略及关键问题

  3.1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3.1.1拓展“历史与文化”教学模块的`课程选题范畴

  现有课程选题局限于杭州市内,主要面对的是城市问题,设计的是城市建筑类型,针对历史与文化特色的诠释较为狭隘。本研究将拓展选题类型,加入浙江省的乡村类型题目,更全面的体现地域特色与文化的特征,科学的诠释“历史与文脉”的教学模块,成为其有益的补充。

  3.1.2体现地方性的地域建筑特征

  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地域建筑设计和建筑业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乡村建设的飞速发展,乡村规划与乡村建筑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远远落后。本研究立足于浙江省及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域均可以参考与应用,不断深化地域特色的概念。体现不同地区乡村建设的新特征,解决实际出现的乡村建设新问题,传承各个地域建筑特色与文化特色。

  3.1.3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

  城市一直都是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量的逐渐饱和,建筑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乡村作为中国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所面对的主要战场。建筑学的设计课程应针对这一现实趋势,加强建筑学专业学生在乡村领域的知识储备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本研究能拓展了学生的建筑设计视野,面对城市与乡村出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诠释,培养学生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综合能力。

  3.2主要实施内容

  针对现有课程仅局限于杭州市的历史与文脉特征,进行以下内容的拓展:

  3.2.1课程设计选题多元化

  设计课程选题形成涵盖杭州市地域文化特征、浙江省乡土建筑地域文化特征、浙江省中国古典建筑地域文化特征的三大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针对“历史与文脉”教学模块开设三个不同的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有利于拓展文脉模块的教学深度与广度,更加科学的发挥地域文化特征在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地域文化特征”与建筑设计课程的联动效应。

  3.2.2课程设计方式与评价标准多元化

  针对以往的“历史与文脉”课程设计题目选择单一化、设计方式单一、评价标准较为混乱的现状问题,开设多元化的题目选择,例如城市特色博物馆与文化纪念馆设计、乡土建筑再生设计、山地丘陵地区乡村建筑设计等。针对不同的设计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进程与最终成果的标定标准,更为科学、全面的诠释“地域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课程上的应用于实践。促进建筑设计课程走向科学化、系统化。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