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个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在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了“内容综合、面向工程”的特征,促进了电子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丰富设计题目,且与实际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兴趣。由于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经过自主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完成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图、电路布线图的设计;完成对电路系统进行安装、焊接、调试、检查解除故障、测试参数;掌握了相关软件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较为完善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也较好地保证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后续的课程学习,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篇: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1.引言

  当前,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人才“立交桥”培养模式发展如火如荼,相应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基于应用型本科高升本、中升本、专升本等多元化人才“立交桥”培养体系,为适应不同层次生源专业学习需求,新型应用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呼之欲出。作为非电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如何针对多层次生源开展教学是当前课程实施面临的难题。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未形成以职业需求为主的特色,使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有机结合。当前,应用本科生源三种层次:高中起点、中职起点及专科起点的应用本科学生理论基础差别迥异、技能基础区别明显、知识和技能认知接受能力差别较大。传统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直接引入多层次应用型本科教育无法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导致高中起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不足、中职起点学生理论学习困难重重、专科起点学生学习针对性不强等特点。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主要措施

  (1)有取有舍———设定不同层次教学大纲。

  制定教学大纲时,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架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针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所取舍,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针对中职起点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接受知识能力强的特点,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将繁杂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应用中,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2)化整为零———实施模块化教学。

  针对课程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具体授课过程中,模块化是指将课程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并将其按所需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划分为内容相对独立、彼此互相联系的理论+技能模块,按照模块实施教学过程。课程模块在内容和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独立且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每一个模块具有特定的教学功能,各模块间可动态调整和组合,能使培养的学生技能更切合企业岗位需求。实施过程中,教师利用较少时间对模块任务进行讲解,传授所需理论知识,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教学全过程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对学生疑问处进行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融理论于实践。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将理论课时与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带着理论去操作、动手,然后将动手实践效果反馈以印证理论。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比例,融理论教学于实践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和积极性。

  (3)全副武装———多元化教学手段并用。

  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接受特点及知识获取敏感性特点,结合板书、PPT课件、虚拟动画、仿真教学等现代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别的教学手段,以喜闻乐见的展示形式引导并激发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通过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相关结构的理解程度,变学生“被动、封闭”为“主动、开放”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变更授课时理论-理论、理论-实践授课次序,并及时辅以实验、实训和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着眼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