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物实验设备、器材陈旧,影响教学质量
部分学校在生物实验设备、器材上较为匮乏,一方面,可供教师筛选、利用的生物资源与设备极为有限,无法为教师的生物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高效的支持,严重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创新,不利于生物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生物实验设备过于陈旧,难以达到生物实验要求的标准,难以为学生的生物实验提供专业、便捷的实验环境。举例来说,在《认识和联系使用显微镜》实验中,最重要也是必需的实验器材就是显微镜。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学,所拥有的显微镜数量较少,且购置时间较早,部分显微镜已老化,无法为实验活动提供高效服务,严重影响了学生开展生物实验以及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归根结底,实验设备与器材的新旧标准不达标,最终将对学生的实验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无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意见
2.1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升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促进教师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角色的转变,由实验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3]。教师要精简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杜绝教师对有限实验时间的不合理侵占。教师做实验过程的引导者,在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交代完成后,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将生物实验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充分发挥组内人员互相帮助、自主讨论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应对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出现的`状况,分工合作,做好实验数据的统计。保证了实验的高效率,同时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尊重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2.2推动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现有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已经对实验的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种假说或认识的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学生思想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我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的塑造更具深远意义。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在对实验结果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经由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等步骤,探究性实验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情或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点,因材施教,以此为背景设计便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性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错误等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与纠正,重点还是要放在推动学生独立构思与创造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与潜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4]。
2.3强化师资力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拓宽眼界,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增强生物教学经验,创新生物实验方案设计,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最新鲜、最科学、最真实的学科信息和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水平;还要加强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准,为学生展现正确、熟练、零失误的生物实验演示提供保证。生物实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有益助手,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单一的,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5],赋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创造性。首先要从学校抓起,要对生物实验教学引起极高的重视。加大对生物实验器具的投放力度,增加实验室的数量,能够保证多个班级的同时使用,满足生物实验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另外,还有增加生物实验课程的课时量,提高生物实验课程在整个初中生物课时中的所占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加宽裕的实验时间。
3结语
实验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数据;也是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学生独特生物思维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在各方面均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发展。面对不足与问题,不能自怨自艾,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汲取有利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教师研发、创新教学方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