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科研事业收入年增长率
分析:用于衡量学校筹集科研经费、拓展科研潜力能力。
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分析:反映高校教师人均从事科研获得的成果收益与国家、社会资助。
⒊教师人均科研事业费
分析:反映教师科研经费的支出状况及科研效率。
⒋教师科研效率 =∑各类科研成果×折合系数
分析:综合评价高校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产出效益。
六、会计报表
为了披露高校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应对传统的会计报表指标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中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⒈资产负债表
⑴资产方:在“投资”与“固定资产”之间,增列“人力资产”项目,以体现“人力资产”的重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在该项目下列减,“人力资产累计折旧”、“人力资产减值准备”、“人力资产损益”项目。
即:“人力资产”期末余额=“人力资本”期末余额-“人力资产累计折旧” 期末余额 -“人力资产减值准备”±“人力资产损益”期末余额。
⑵支出方:增列“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用以反映学校为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及预计的人力资产贬值损失。
⑶净资产方:相应在“固定基金”前增列“人力资本”项目,用以反映高校在提高人力资产利用率方面的潜力基金。
⒉收入支出细表与支出明细表
在两表的支出类下,增设“人力资源支出”,并在支出明细表中,增设的“人力支出”项目下,具体分列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离职成本支出。反映高校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人力资源支出,便于报表使用者把握人力开发投入重点,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向,提高人员经费使用效益。
⒊会计报表分析
⑴静态与动态双面分析。即人力资源会计报表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
动态方面:比重分析,即通过人力成本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人力资源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分析,有利于学校对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调配,工作重心由单纯的财务控制职能转向合理开发、利用和保障等方面来,从而保证高校教育功能的正常运转;静态方面:结构分析,即通过对各类人力资源成本占人力资源总成本的比重,使学校能清楚地掌握用于引进、招聘、培训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支出情况,有利于管理高层对人力成本进行规划、分析、控制、激效、考核,为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增强办学竞争力提供人员物质保障。
⑵“质”与“量”双重分析
“质”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才干、智慧、知识、体质等,具体指标是学历与职称结构,各类人员配置比例、年龄阶段比例等等。“量”是指与物质资源结合分析的数值,具体指标是师生比、人员支出比、教师劳动效率、社会贡献率等。
通过人力资源成本的质与量的分析,可以正确评价高校的人力资源综合价值,反映出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了解学校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年龄、学识、职称、身体状况、科研成果、成本效应的差异,有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岗位优化、时间优化,有效组合人才资源,快速提升整体实力,实现师资群体效益最大化。
摘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探讨了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管理
我国财务预算会计体系中,不同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存在无统一核算口径的问题,导致各行业间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可比性与参考性,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及预算工作提出了科学严格的要求,可促使会计主体将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