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可见太炎先生阅读时专深精到。如果不是深入文本的内部,读者难以发现文中前后内容表述上细微的不一致。太炎先生在所藏清黄式三撰《春秋释》二卷中,“太炎批语”第2则曰:“胡、黄二说并失之。”[7]19暨南大学王彦坤教授对这一批注论道:“纠黄氏之偏失,释疑解惑,言之凿凿。”[7]18太炎先生在所藏日本长井江洐撰《江氏周易上经时义》十二卷附《序说》一卷中,“太炎题跋”曰:“是子颇能援引古义,在东方学士中独为娴雅。唯学《易》未得门径,好用匈臆,如爻辰之说,全异旧义。如以爻辰为非,则屏绝弗言可也,何为巧用其名而又异其义耶?八卦方位改易旧常,直谓汉世至今错仞卦位者,尤为荒诞矣!”[7]23太炎先生对原文作者先褒奖其“颇能援引古义”,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很致命的,所以也直指其弊。特别是对《易》的研究,原文作者“好用匈臆”,主观臆断,导致“荒诞”。太炎先生所藏清王先谦撰《前汉书补注》一百卷,“太炎批语”第6则曰:“不必依《张骞传》补字。《水经》本非直引,《通考》乃以意增字。”[7]32太炎先生不仅指出原文之缪,而且指出原文所参考的更原始文献本身就存在问题,足见太炎先生读书之功夫。

  如果不经过一番读书和知识积累的话,要指出这样的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太炎先生所藏宋释道原纂《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中,“太炎批语”第1至7则,均指出原文中的论述有“附会”之嫌。[7]38—42太炎先生所藏金成无己撰《伤寒明理论》四卷中,“太炎批语”第6则曰:“既云‘躁为热之甚者’,又云‘阴盛隔阳’,自相矛盾。”[7]54太炎先生是卓有成就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他曾自诩,在他的学问中医学第一。由于太炎先生精通中医文献,所以对中医文献发文指错是常有的事,这一则批注就体现出他对《伤寒论》的精熟。

  太炎先生所藏清吴塘撰《问心堂温病条辨》六卷中,“太炎批语”第24和25则,对原文的医学观点只批两个字“诞妄”[7]277,意思是说,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太炎先生在中医文献方面的自信和怀疑批判精神,让他惜字如金,错就是错,简单明了。太炎先生所藏明王守仁撰《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中,“太炎批语”第13则曰:“此语错了。”[7]328“太炎批语”第54则曰:“前云所学所教,唯是五点。此又云水土播植等,亦精其能于学校,自相矛盾。”[7]349“太炎批语”第64则曰:“‘前念不灭,后念不生’,则无生矣。而又云良知‘本自生生’,语亦矛盾。”[7]354太炎先生阅读时,发现错误,直指其谬,不加含糊,这种学术的自信和“求是”的精神凝聚于一人身上,让我们看到的是其令人敬佩的学问。

  四、纠错

  纠错,即纠正错误,先提出问题,指出错误,并给与纠正。指出错误,已经相当不易,纠错就更加难能可贵,因为随后还要给出与之相对应的正确解释。太炎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对所读书籍中发现的错误,能改则不回避,这是其求是、向真学术精神和追求的重要体现。太炎先生所藏宋薛季宣撰《书古文训》十六卷中,36则批注,均指出原文中的错误,并纠正,大多是以《释文》和《说文》等为依据的。[7]2—6这充分体现出太炎先生小学功夫之深厚,对于一些艰深难辨的汉字,他都能发现错误并给出正确的依据,特别是对《释文》和《说文》的参考,足见其学术之严谨和精益求精。。

  太炎先生所藏清齐召南撰《水道提纲》二十八卷中,“太炎批语”第2则曰:“吴淞原自入江,此未审。”[7]27“太炎批语”第3则曰:“吴淞所入尚是大江之尾,不得径云入海。”[7]28太炎先生认为,对地理和事实的描述,一定要严格准确,不可以“差不多”,直指吴淞入海与入江之差别,亦可见其“求是”的精神。

  太炎先生所藏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十一卷中,“太炎批语”第1则曰:“疑当作秦丞祖”[7]35。“太炎批语”第3则曰:“秦丞相当是秦丞祖之误。”

  [7]36太炎先生在阅读《世说新语》时,发现可疑之处,依据已知文献认为原文有错,并给予纠正,怀疑与释误,一方面要有发现错误的基本功,一方面还要有纠错释误的依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