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太炎先生所藏宋朱肱撰《增注类证活人书》二十二卷中,“太炎批语”第4则曰:“按本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为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云发热恶寒则仍是伤寒。虽发于春月,不得竟称温病。”[7]63“太炎批语”第6则曰:“《活人》分中湿、风湿、湿温为三。其所谓湿温者,乃是暑证。”[7]64“太炎批语”第7则曰:“据此证状乃是三阳合病,亦不得以湿名之。”[7]64前面已有阐述,太炎先生对于中医文献十分精熟,他能发现医书中对于病种界定的正误,给予纠正,这几则批注就是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首次将章太炎先生所藏书中的大量批注公布于世,对于学界更加真切地认识章太炎先生的学术精神内核,以及研究章太炎先生的阅读史和学术发展轨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上述简要的梳理,主要从质疑、存疑、指错、纠错等批注中,揣摩章太炎先生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路历程,展现章太炎先生学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以及求是、向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夫。可以见得,批注中处处闪现着太炎先生精益求精、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凝重思想。并且所疑所论基本上都有理有据,多数批注中直接录有参考来源,让人更加信服其怀疑和批判的可靠性。特别是太炎先生精通中医文献,对一些中医类书籍中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辨正释疑,尽显一位学者的治学功底和严谨求实的风范。

  正如梁任公曾经评曰,太炎先生“少受学于俞樾,治小学极谨严”[8]141,他是“一条理缜密之人”[8]141。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回归到章太炎先生的学术自述中,他自称,“少时治经,谨守朴学”[2]72,“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2]74。

  虽然,文章主要阐述章太炎先生阅读中的怀疑和批判精神特质,但是并不止步于此,太炎先生的批判精神具有学术创新的深远意义。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梁启超的解释更加清晰,“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9]80。由怀疑精神而开始的阅读活动,使得阅读和思考更加深刻,一开始就朝着发现问题和寻找创新之路的方向发展,这既是阅读的怀疑精神,也是学术自觉和自由的意识。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先要有怀疑,怀疑后参与学术论辩和研究,这样才有助于学术新成果的创造。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阅读都有怀疑精神,这种阅读中的怀疑精神,是与读者的学术自觉、批判意识等互为表里和互为佐证的。一般而言,读书和做学问要始于怀疑和批判,但怀疑和批判只是方法,目的应该是为了创新和超越,这一点也许在章太炎先生的学术创造和成果中都有所体现,笔者以为可以作为另外一个话题专门探讨。

  参考文献:

  [1]姜义华,章炳麟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章太炎.菿汉微言[M].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1919年校刊.

  [3]章太炎.与王鹤鸣书[M].章太炎全集:第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章太炎.与钟君论学书[M].文史:第二辑.北京:中华书局,1963.

  [5]陈平原.“求是”与“致用”———章太炎学术思想核论[J].中国文化:第七期,1992,(11).

  [6]罗志欢,易淑琼.走近大师藏书———章太炎藏书及题跋批注学术评议(代序)[M].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济南:齐鲁书社,2012.

  [7]罗志欢主编;王彦坤,李恩庆,易淑琼整理.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M].济南:齐鲁书社,2012.

  [8]梁启超着,朱维铮校注.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梁启超,汤志钧导读.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