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未来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资本账户的完全自由可兑换;二是成为在境外广泛流通、被用于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的国际货币。诚然,资本账户自由可兑换将会令人民币国际化来得更快,但这显然不利于控制投机风险,在短期内无法破题。现阶段,资本账户的开放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挑战。对很多海外人民币持有者来讲,如何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民币投资才是最大的难题。现有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显然不足(海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市场虽是一种可选工具,但该市场深度仍然有限)。QFII、即将出台的小QFII、香港股票市场人民币IPO和对境外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市、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等,都是境外人民币投资的重要渠道。
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地区可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以港币为过渡,间接地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化。离岸市场建设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一步。
在“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中,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监管部门可以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掌握人民币境外流动规模的变动情况,继而制定相应的措施;LIBOR的发展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将促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体系,也可以为外汇干预提供参考,还能够促进中国内地与亚太地区经济的深度合作。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各成员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发展得足够好,那么其将有可能成为亚洲地区“去美元化”的前哨。
(四)中国应以香港为依托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
近年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汇集了多方关注。快速发展的区内贸易和投资需要一个有深度的、一体化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与之配套的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区域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东亚国家对外债务中存在的期限错配和币种错配问题,同时亦有助于改善国内对银行系统的过度依赖。发展区域债券市场有助于在本区域内吸收各经济体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鼓励在本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本地区货币。
尽管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在亚洲债券市场合作中表现活跃,但现阶段发展区域债券市场仍存有诸多障碍(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而且在一些低收入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管制)。就中国而言,巨额外汇储备显然在信心层面和实质上有助于其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区内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当仁不让地肩负着中国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重任。近期,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例如,以人民币结算债券的发行数量逐渐增加、发行机构愈来愈多元化;“点心”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纯美元债券发行等)均显示,香港已经做好了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准备。
六、“泛人民币区”基础上的东亚货币整合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至少需要10~20年的时间。IMF改革未将人民币纳入SDR的计算范围也说明了目前人民币尚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环视东亚各国,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日元国际化并不成功,美元仍是东亚地区实际上的“锚货币”,东亚货币合作似乎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遇:短时间内,摆脱美元寻找新的货币锚并不现实;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仍就是个构想;“10+3”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的约束及实质性成果;人民币或日元都难以独自主导东亚金融合作格局。对国际化刚刚起步的人民币而言,直接参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无优势可言。为了更好的实现国际化战略,人民币似乎应当借道东盟———曲线发展“次区域货币合作”,完成货币周边化到“泛人民币区”的过渡,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准备条件,继而同日本等东亚重要经济体合作,共同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
就目前而言,中国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稳定宏观经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吸引力,不可持续过快升值。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创新,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着力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有条件、分步骤地实施香港人民币IPO计划、加强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及外汇市场建设,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配合资本项目的开放,进一步开放国内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加离岸金融中心同在岸金融中心的联系,扩展大陆同港澳台货币金融合作的范围和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国、两岸、三地、四币的整合,为建立统一货币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