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要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因素也会凸显。因此,现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风险,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一)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面对国际政治压力,为了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必须尽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
(二)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离不开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完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不仅作为人民币“资金池”的作用,而且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工具和手段,因此,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在于大力发展这两个市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放松利率管制,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改革现有结售汇制度,拓展外汇业务和交易品种,深化银行体系改革等。[9]
(三)健全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机制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丰富资本市场层次和金融工具品种,鼓励金融创新,为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尽管我国在汇率机制改革方面已经朝着市场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人民币的弹性还相对较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化的汇率弹性必然较大,国内外汇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将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积极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完善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国内金融市场相关配套改革的迅速推进,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应该与时俱进。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多渠道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必然是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境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动就会引起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动,进而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实体经济。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多元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其次,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环境会发生变化,需要审时度势,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更多关注公开市场操作以适应国内日益国际化的金融市场。
(五)强化金融监督机制。强化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风险丛生,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危机和动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危机和动荡都与金融监管不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带来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的革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但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弥补监管漏洞势在必行。[10]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各种条件的日趋成熟,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理论界也达成了普遍共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国际的沟通与协调,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必将走向国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概念、争论与展望[J].上海金融,2015,(04):47-55.
[2]林毅夫.展望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J].中国流通经济,2012,(06):4-7.
[3]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01):18-26.
[4]张斌,徐奇渊.汇率与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04):63-73.
[5]田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J].武汉金融,2015,(02):19-24.
[6]张运书,潘淑娟.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民间金融监管的“马歇尔困局”[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