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拟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内涵进行阐述,并从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因材施教和教学观三个方面探讨最近发展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的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潜在水平”则指正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强调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不能等量齐观,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校中各学科的教学对心理过程的引发表现在以下三个事实上:
(1)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基础具有相当大的共同性;
(2)教学对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3)学科教学可加强各项心理功能的相互依从和联系高级心理的发展是学龄期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成果。它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那些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水平,这样就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通过教学,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会转化为现有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又会出形成高于原来最近发展区的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潜能不断得到挖掘。
最近发展区注重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个体的发展有他自身的内部逻辑,教学与发展的速度不一致的,如果教学内容超出学生潜在水平,教学效果是无用的;相反,如果教学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那就是保守落后的做法,也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就是指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关键在于确定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指最容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维果茨基认为,每一种能力的学习都有其关键年龄。在关键期内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就会导致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因此,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任何一种能力的教学应以儿童的成熟为前提,在相应能力的关键期内进行相应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方面
20世纪初期,智力评估与测量运动正式发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它作为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诊断和预测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对智力静态测量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他看来,西方对智力测量只能测得智力发展的已有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无视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学不仅主导着儿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学决定着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后,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研究,激励了研究者们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博德欧夫(Bodoff)的研究发现,许多智力分数较低的儿童只要得到适当的训练,他们与智力分数较高的儿童一样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工作者卢博夫斯基(Lubovskii)的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在获得帮助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并且能较熟练地将学习经验迁移到测验情景与课堂行为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弗林(James R.Flynn)在对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指数(智商测量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受到广泛的关注,被称为“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较多的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些研究都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智力动态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揭示儿童学习潜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