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3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4提高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是情感体验的载体,音乐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唤起想象与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并得到思想陶冶。优秀的音乐可以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记忆,带领听众回顾童年的美好记忆,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笔者所在的湖南江永县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所在地,当地的很多妇女都会唱很多女书歌。这些女书歌的一部分在电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现。女书歌因为是用一些学生的“土话”歌唱的,我发现学生们能很轻而易举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而对一些女书歌中所包含的民俗进行讲解,学生们都能初步地聆听出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高低起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带有民族性的音乐对小学生的情操陶冶、灵魂塑造、心灵净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在音乐课堂中,多带领学生学习、欣赏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贝多芬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但是,每一节的音乐课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学生接受与喜爱的方法,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有益于学生的。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才能不断地启示他们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2]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2011(16).

  [3]刘雄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2015(5).

  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论文 篇22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