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每个年级(一至五年级)确定1—2位实验教师,每个实验教师以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课题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苏立贞
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农愉民
3、课题执行组组长:黄仲萍
4、课题组成员:黄仲萍、梁玉莲、韦艳灵、农晓玲、
八、预期成果
1、建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探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九、实验保证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实行行政决策主体,科研理论主体,学校实践主体三结合科研体制。
3、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坚持定期召开实验交流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
4、保证经费。
5、提供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实验设备等。
十、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教育网上的与“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相关资料
一、目的和意义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事,必须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还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的关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前深度预习,提出质疑。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没有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我要求学生所有课型都要提前预习。预习时,先反复阅读文本,争取做到对预习内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大胆质疑,最后完成预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