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道德,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训练,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有所侧重:
(一)调查研究、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
(二)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
(四)实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
(五)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六)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包括评阅和答辩时间),原则上在第七学期启动,包括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和下发
任务书等,第八学期完成,包括做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期间不单独停课。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一)教务处为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整体目标;
2.负责协调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指导工作;
3.对各院(系)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组织评选“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二)各院(系)为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其主要任务为:
1.成立院(系)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指导小组,教学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专业建设负责人组成(小组成员人数可视各院(系)专业数多少作相应增减);
2.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制定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和实施细则;
3.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审核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4.按有关规定审核指导教师资格;
5.负责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设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并组织答辩;
7.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
8.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工作;
9.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料保存工作;
10.组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荐评选工作。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一)选题原则
选题是关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教学基本要求能否落实的重要环节。选题应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特点,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选题能够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同时也能使少数学生对某些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3.提倡选择结合社会及生产实际的课题(或参与教师的科研), 要逐步提高设计题目的比例;
4.选题的份量和难度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既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论文(设计)选题内容,又能使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5.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对于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总体设计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必须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且课题应具备任务明确,要求具体,难度适当等特点。
(二)选题方式可以有三种形式:指导教师公布课题,学生选题;学生提出课题,相关指导教师认可;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课题。课题确定后须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表》,陈述课题来源、课题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论文(设计)要求及所具备的条件等,经所在专业讨论和专业负责人审定后生效并报教务处备案。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者,需经教学指导小组批准,报教务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