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续
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任何发展均体现为一种倾向性,因 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 取相应对策,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 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这种动势的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 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上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用。
平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教育同 样要追求平衡。
所谓平衡指的是各种力的因素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平衡的原则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总是对涉及平衡的各种因素加以调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获得对外界环境和自 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安定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推崇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平衡思 想。只有达到平衡,事物的各种功能才能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得以发挥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人类生活的各种因素可以归为明显的两极。人类追求平衡的努力主要体现在这两极之间所做的某种程度的调适。
目前美术教育中的这种情意性的动势的出现,正好说明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 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的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该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 应该是使其更趋浪漫表现性。既然是一种对平衡的调节,就意味着由偏趋正,而非走向另一种偏。因此,我国 目前的美术教育应在不失学科知识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和强调美术教学的情意性。
人的行为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意行为,另一种是意志行为。所谓情意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 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而所谓意志行为 则极大地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使这是一 种己所不欲的行为。所以,意志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目的达到后却能给人带来比 情意行为更大的愉悦。
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意行为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论文但作为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行为。因为人毕竟 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高等生物。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 是不行的。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我们一般的中小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美术动用自己的意志呢?
二、知识目标的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 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特。 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知 识目标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是一种目标,但相对人的目标而言又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 标的过程中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 视人的目标。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 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恐怕人的目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应着力考虑的。应该将人的 目标与知识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将人的目标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