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心力衰竭的治疗。
可分为药物及(或)机械辅助治疗两方面。根据现行心衰药物治疗方案[27],需依据NYHA功能分级应选用以下药物:p受体阻断剂、利尿剂、ACEI、ARB等。
地高辛的使用应十分慎重并且从小剂量的开始,目前有研究显示高剂量的地高辛治疗VMC的小鼠可增加该病的死亡率[28].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但是病情仍继续恶化的,选用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或体外循环膜氧合器治疗为患者康复或心脏移植提供桥梁[29-30].
即使患者起病急骤或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时,经积极规范治疗,仍有良好的预后,其生存率可达60%-80%且心功能能恢复正常[32].
5.2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由以下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三方面组成。对于无自觉症状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不多时,应积极治疗心肌炎,可暂且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ACC/AHA及ESC于2006年颁布的指南[33],应对有症状的或持续发生的心律失常予以治疗。对于患者有症状的临床表现或持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必要时使用胺碘酮。
5.3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静脉注射用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可以直接清除血浆的病毒,中和产生的抗体,从而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抑制病毒感染后损伤等作用,但在研究中,对于新发的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肌炎成人患者,IVIG的应用未发现有益处[34].儿童患者治疗中研究显示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应用可以使左室功能恢复并提高生存率[35_36].推荐建议儿童应用使用IVIG总量为SgAg-1,单剂24小时静脉滴注;或200-40011^1^1 f1,总量仍为2g.kg-1.
5.4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目前心肌炎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不主张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近年来文献与研究显示,对重症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肌活检实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性反应者,临床上应该选用足量地、早期地使用应用糖皮质激素[371.
5.5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疗法的目的是吸附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及清除抗多种心肌细胞蛋白的抗心肌抗体。有证据显示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既能改善心功能,又能减少心肌炎性病变[38%.目前该疗法仍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观察中。
5.6心肌炎的抗病毒治疗。
大多数MC患者诊断时据前期感染数周,因而在实施阶段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于小鼠模型及少部分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见,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或干扰素的应用)可防止VMC转为心肌病,能够减轻疾病的发展,能够降低死亡率[4(M3].对于慢性扩张型心肌病伴有病毒感染的患者,干扰素的应用可抑制病毒辅助、调节免疫功能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44].
6.预后。
影响心肌炎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多项参数及EMB结果。
伴有轻度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急性心肌炎患儿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自愈率且无后遗症[45].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并早期应用药物或机械辅助支持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大于急性心肌炎的患者[46].心肌炎患者伴有心脏结节病(Cardiac sarcoidosis)或巨细胞心肌炎(Giant cell myocarditis)的预后与其早期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心脏移植)相关[47].
影响MC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晕厥[48]、NYHA分级增高[26]、血清中Fas、Fas配体及IL-10的水平[49]、心电图示QRS间期延长彡120ms[15]、右室收缩功能不全[5°]、肺动脉压的增高[51]、未使用e受体阻断药[52]&EMB示免疫组织化学炎性特征改变[26,45].根据Kindermann等对181位疑似心肌炎患者的研究,发现NYHA分级III级患者或IV级患者、EMB检查示免疫组化结果炎性特征改变及治疗时未使用P受体阻断药的患者预后差[52],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39%[26].
D'Ambrosio八等[53]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发现21%的患儿3年内发展成为扩张性心肌病[54].
临床工作中,应当对所有心肌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可进行CMR.
7.结论。
心肌炎是潜在的严重危害生命的疾病,在起病初期,患者随时有猝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