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浅谈创新文化论文(精选8篇)

时间: 2023-12-01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六、提升结构规模。

  “结构”可分为组织结构与产业结构两种结构方式;“规模”是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边际沿界。结构是企业经营管理各要素发挥政党的载体,合理的组织结构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提供与建立一个有效运营的平台;而合理的产业结构,企业各种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调配与运用,通过内部文化力,强化团队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综合实力。随着经济市场全球化、多样化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规模也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灵活把握,要不失时机地使“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尤其是“外部范围经济”)转变,从而谋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七、规范机制制度。

  “机制”是使组织运行秩序化、规范化和稳定性、科学性的基本保障。人是机制的主体,利益是机制的动力,制度是机制的骨架,信息是机制的神经。未来企业的管理机制主要以柔性机制为主,刚性机制为辅,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以便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与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制度”是保证组织各项业务政党盍的轨道,是组织调控其内部各种关系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好的制度可为组织的稳定起到“锚定效应”,对组织各项业务的开展发挥“平台”作用。当前,企业要借“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和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占有 简历大全 率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务必抓紧、抓实、做好。

  八、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保持国制完整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造就出中华民族许多灿烂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滋生、兴起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其“仁德”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主旋律,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尊礼守义、孝道为重、以德修身、学而习之、三省自身、待人以厚等等,继承与弘扬这些优秀传统,对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设法有着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企业文化,更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吸取有用的养份,打牢员工的思想根基,凝聚团队精神,促进企业跨跃式发展。“全会”明确指出“传统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九、广泛学习借鉴。

  “全会”鲜明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的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多样化,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国的长处、优点,把外来进步文化、先进思想、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我所为,为促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补充,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表现。鉴于我们南宁“东博会”长驻地的地点,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也同样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各国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成功的经济建设经验,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包括日本在内,他们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以及企业管理丰富先进的文化思想,汲取其精华、进步、有益的养份,学习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民族气节和求变、求新、求精的科学态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添上“加速器”,加快祖国奋飞的步伐!

  十、形成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战略重点。它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经营思路、品牌理念、企业形象塑造、知识产权和专利、企业知识传承以及集体智慧开发等各个方面。企业要善于把握自己已有的积累和积淀,包括企业的长处、经验、专业化、经营模式、经营方式、即将退休人员的知识传承和延续,都值得深度总结与提升无形资产。企业要善于对外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要善于借助媒体作用,树立起企业高大形象,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美誉度,通过“文、声、像”强化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与忠诚度,从而自觉、自愿地选择自己的企业人微言轻他们项目建设的“委托人”。企业要善于围绕“品牌”为中心,经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清醒地认识到无形资产的有些特质因素会产生比有资产经营出更大、更好的效益,要树立“企业形象”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要真正学会、善于经营企业无形资产,让两种资产经营比翼齐飞,共创辉煌。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