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真理及相对真理的认识曲线图这样一幅人类认识曲线图完全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总是犯矫枉过正的错误,那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纠正原来的某个错误而采取相反的方法,而每当人们的行为正好达到了绝对真理时,往往由于惯性思维的原因而继续对原有的错误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又会用新的错误来纠正原有的错误。犹如上图中所示的那样,人们因犯的新的错误而进入谬误区的时候,他们又会想到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来把这个过程重演一遍。所以,笔者认为,矫枉过正完全不可取,我们可否在矫正某个错误的同时采取足够谨慎的态度,并使这种矫正行为正好处于不过火的程度呢?像这种矫正某个错误并谨慎地接近真理的态度和方法应当是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相关的哲学反思,这样的反思和做法笔者建议称呼它为矫枉居中,意即采取足够谨慎的矫正错误的方式。矫枉过正的教训人类已经接受过多次,当前已经到了汲取这个教训并采取矫枉居中的方法的时候了。
第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而言,以矫枉居中为哲学方法的统筹兼顾、动态平衡方式来处理好经验与逻辑,归纳与演绎,实证与思辨、解释与理解的矛盾关系是最合适的,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整体上接近真理,局部达到真理。
客观真理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神秘事物,人类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不仅能够在局部实现对客观真理的可知境界的,而且可以对未知的客观事物作出接近事实真相的预测判断。对于社会科学中的个性和共性,部分与整体,经验与逻辑等矛盾事物,应当平衡看待,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主次关系,灵活地研究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方法论上,我们既要有培根的重视经验与归纳,搞好实证研究,推崇科学行为主义追求价值中立的精神,也要有笛卡儿等人的重视理性和演绎,强调数学、逻辑和理性,把哲学思辨和理论演绎充分地利用起来的精神。[2]
应当把社会科学研究中所有的有价值的方法论都统筹兼顾起来,吸收一切有利于科学研究的价值成分,摒弃那种把某种方法极端化的做法,做到兼收并蓄,动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上有足够多的空间拓展。应当坚持在价值取舍上不偏向于任何一种方法论,对于所有研究方法论都采取矫枉居中的平衡方式,同时根据不同的时空环境,采取主次有序,互相兼容的立场,这对于将来的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对于全人类的发展都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胡宗山.政治学研究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4.
[2][法]笛卡尔,彭基相译.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