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于微课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微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摒弃以往以教师示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微课并辨识标本,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教师补充讲解”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3.1微课开发
根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在课前将学习任务、目标制订好,一般将每次实践课中需要学生辨认的重要器官或者结构分解为2~3个知识点,分别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例如:“心脏”这一章节的实践教学中,将“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和“心腔的结构”这两个知识点制作成两个微课。在制作人体解剖学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内容上围绕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录制,重点对该器官或者部位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进行讲解;
(2)由于微课时长要求在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
(3)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微课的录制应多使用结构完整的标本,并且录制过程中应清楚、明确地展示标本的形态结构,并强调在辨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2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实践课的尸体标本等情况,将30名学生划分为3~4个学习小组,由组织能力较好、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
3.3学习微课、动手辨识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目的,使用智能手机自主学习微课,并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辨识、交流和讨论。
3.4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
在这个阶段,由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或随机抽一名学生对本次课上要求辨识的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示教,然后各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考核,如教师提问结构,学生在标本上寻找识别。此过程所得成绩均计入学生实践教学总评成绩。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判断学生对本次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5教师总结
通过上一阶段,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情况,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着重讲解总结,系统性梳理整节实践课的知识。
4 改革效果
4.1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就人体解剖学而言,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相比,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该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病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选择与之相契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解剖知识对其专业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尸体标本的辨识对于开始学习医学课程的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传统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示教后学生自行辨认,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积极性差。而经过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要求每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充分参与教学,碰到问题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2改进教学手段,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随着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信息化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入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实践教学中标本观察时比较难区别、辨认的重要位置、形态结构等用微课直观、生动地展示,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最新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效果。以往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大多采用期末标本考核或实验报告等,并没有与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态度、实践操作过程等结合起来,缺少过程性评价,因此有的学生对实践课不重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7]。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采用随堂考试、标本示教、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了学生原来重听讲、轻动手的局面,教师可借助评价结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明确教学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