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事政策和程序。海尔的成功说到底是人力资源控制和开发的成功。海尔以为企业发展来源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海尔将员工的治理摆在了第一位置。海尔对人的治理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不仅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团体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治理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1)聘用机制。企业实行治理职员公然招聘,竞争上岗,每月由干部治理部分公布空岗情况和招聘条件,经过笔试口试和实绩考核,进行选拔上岗或进进人才储备库。上岗干部由人才库提供信息和建议,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总裁同意后生效。
(2)考核机制。对已经在岗的干部进行控制,每月要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选拔上岗或淘汰降职;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即设置优秀员工、合格员工、适用员工三个等级,依据考核标准有升有降,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淘汰,以保持企业职员的活力;按实际完成值,目标值和上期完成值对比,给予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月末按照考核成绩出该岗位的工资金额。
(3)激励机制。海尔的工资分档次发放,计效联酬,为治理职员设置了海尔金银铜奖,为工人设置了海尔希看奖,公道化建议奖,信得过班组、自主治理班组奖,根据考核绩效,给予突出员工以奖励。
(4)培训机制。海尔有上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进步再培训几种,培训根据具体岗位而定。工人接受进厂培训,中级工培训等。治理员工实行继续,科研开发岗位员工除继续教育外,可根据需要参加短期培训和出国培训。
4、授权和责任。海尔有一套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每年12月团体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本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分,由各个部分再分解为月度目标和计划,各部分将子目标分解为各车间控制的项目,由各车间再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天天的工作项目和责任。
在精细化治理控制上,海尔人坚持人人都管事的原则,将每项治理责任精细到每名员工,大到机器设备,小到每块玻璃都挂有张三负责李四检查的牌子。每名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治理者,变治理是少数人的事为全体员工的事,坚持“事事、物物有人管”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的治理,使治理的各要素全部处于控制之下,使各项治理工作都确定了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审核者、复审者、工作程序等责权明确的组织治理系统,通过自控、互控和专控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比如电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个工位责任区,全部的生产与治理的责任都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就连冰箱仓库的196 4块玻璃,也是每个员工负责一块,必须擦得干干净净。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现状
纵观海尔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不难发现海尔的成长离不开海尔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没有海尔文化,就没有海尔的今天。而反省郑百文、亚细亚与ST猴王的衰落史,悲剧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郑百文公司年报也承认该公司“重经营,轻治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微风险防范;重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职员监管和培训”。我们将目光集中在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不良现象上,希看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视人手,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再向其他治理环节延伸。然而,为什么会计造假层出不穷?没有单位负责人的授意和干预,没有上市公司配股退市的利润指标要求,主管会计师有胆量置会计法于不顾制造利润神话吗?假如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面现象,不往深究企业内部控制中外部政策、企业的治理结构、治理当局的态度等控制环境的,打击会计造假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对此,笔者建议:
1、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加强理论指导和实务指导。内部控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的思想、和相关知识传播得还不广泛,人们对它的了解也较少,很多单位负责人并不清楚什么是内部控制。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正当、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而控制环境具体包括哪些,怎么样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并没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