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PC构件;成本增量分类;可避免的成本增量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府发〔2016〕16号文《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再到201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9〕54号)落实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装配式建筑节约了资源能源,减少了施工污染,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与此同时,也推动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艺的发展,且提高了PC构件加工的质量和精度。
但从现阶段市场反映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进行成本构成与成本对比分析,对成本增量进行界定、分类,发现可避免的成本增量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决思路。
1、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构成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构成除与传统现浇模式相同的直接工程费之外,还增加了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等环节费用。由于直接工程费仍是仅有管理费和利润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而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费用才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PC构件生产费用包含建筑材料费、人工、水电、机械等成本费用、构件模具费、工厂摊销费、PC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构件运输费主要是PC构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短期仓储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构件安装费主要是构件场地内垂直运输、安装等费用,此外还有现场脚手架、模板等措施费用。
1.1 两种施工方式下的造价对比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北方某市,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1万平方米,公租房数量预计超过2000套,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通过全装修和环保节能的整体卫浴、整体式橱柜等物品,达到拎包即可入住的条件。以其中的3#楼为例,建筑面积为4713.56平方米,占地面积410.91平方米。
同一住宅建筑,装配式设计平米建安费用比现浇设计平米建安费用高出783.94元,其中,土建工程高出811.71元。不难发现,两种施工方式造价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建工程上。
采用装配式设计,在地下工程、砌筑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抹灰及零星工程以及措施项目中均较传统现浇设计造价节约,仅PC构件及安装一项,造价大幅增加,是造成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偏高的关键因素。
1.2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项目,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方式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造方式的成本增量不同,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项目成本增量会低一些,反之则高一些。绝大部分项目成本增量大致在150~600元/m2之间。
我国目前阶段装配率、预制率对装配式混凝土项目成本影响较大。按常规理解以及装配式建筑的规律,预制率越高,成本应该越低,这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已经证明,但目前在我国却处于相反状态,预制率越高,成本增量反而越高。如果只用预制楼梯,成本会有所降低;只用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水平预制构件,预制率在20%以下,成本增量一般在200元/m2以内;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231—2016要求装配率达到50%,对应的预制率一般应达到30%,需要增加竖向预制构件,会导致成本增量进一步加大。
2、成本增量分类
成本增量在此文是指钢筋混凝土建筑采取预制装配方式与采取传统现浇方式的建造成本差异(除注明外均以单体建筑的单位地上建筑面积来衡量),其范围包括设计和咨询费增量、工程实体上的成本增量、施工措施成本增量。
以下根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对成本增量从相关性、产生的环节、原因、有效性、可控性这五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