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以上种种事例反映了肢体语言在中西方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同时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肢体语言的差异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怎样才能尽可能地克服这种肢体语言的差异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造成肢体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那么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就变得尤为关键,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是在不同文化下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区别不同的肢体表达含义,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考虑对方的思考内容,以便更好地使对方的肢体语言与场景相对应。
其次,善于了解说话者的性格特征。例如,当和一个美国女孩关系非常亲密时,她经常和你保持很近的距离,所以你也就很习惯于和她经常有亲密的动作,但这并不表示她对你有爱意,也许她是一个性格活泼外向的女孩,她很善于和身边所有关系好的男生近距离来往;但当你和一个关系很好的中国女孩在一起时,即使她性格很开朗活泼,她也很难会习惯和你经常有亲密的动作。
再次,我们也要恰当地使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自己的肢体语言一定要适应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情境,同时还需要改变自己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
最后,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保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而不盲目歧视或者反感。
总之,各国文化的差异深刻地反映在了肢体语言的差异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掌握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重要,这样更有利于各国人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合理得当地使用我们的肢体语言,促进信息的有效传达。
【拓展】从汉英姓名看中西方文化
导言
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互相区别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它没有其他任何社会功能。但人们在取名时却往往赋予它某种特殊含义,希望它体现某种精神,象征某种事物。由于这一点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古今中文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姓名体系。姓名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下文开始从汉英姓名的来源、汉英姓名排列顺序、取名方式等问题作对比研究,还有英汉名字背后的文字游戏,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汉英民族姓名来源综述
姓名的产生、演化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姓名是人类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的结晶。
(一)汉语姓氏与人名的来源
汉语的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在前,名在后。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先看一下汉语姓氏与人名的来源。
1、汉语姓氏的来源
姓氏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据说我国远古时期仅有八大姓氏。明代的《万姓统谱》共收录姓氏3500多个(包括少数民族姓氏)。据现在的统计,(仅汉族的姓氏)中国见于历史文献的姓共有6363个。汉语姓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地为姓(包括国名、封地名、住地名等)。例如齐、鲁(以国名为姓),梁、郑(以封地为姓),东郭、西门(以城郭周围居住地为姓),李、桑(居住地为姓)。
2)以官为姓(包括官职、封号、爵位、贵族谥号等)。例如:吕(以封号为姓),司马、司徒(以官职为姓),王、公(以爵位为姓),武、宣(谥号)等。
3)以行业为姓。例如:巫、音、乐、栗、商、屠、盐等。
4)以人名(字)或庙号(族号)为姓。例如:童(以祖辈名为姓),公南(以祖辈字为姓),文(庙号),唐(族号)等。
5)以吉、凶、德为姓。例如:洪(因避难而改姓),朱(因避耻而改姓),霸(持强行霸),赦(获罪而赦),平宁(祝其平宁因以为姓氏)。
6)以物、器为姓。例如:萧(乐器),车(以车为姓)等。
7)以动物为姓。例如:牛、马、羊、鱼、熊等。
8)以植物为姓。例如:杨(草)、榆(树)、糜(粮食)等。
9)以山、水为姓。例如:女(水名)、汶(水名)等。
10)以数字为姓。例如:百、万、陆、伍、丁等。
11)以颜色为姓。例如:白、黄、蓝等。
2、汉语人名的来源
中国人注重姓氏,以姓氏为自己的根基和归属。但也注重名字,因为名字才是自我的存在。中国人有着浓重的名字文化情结。汉语人名的来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