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2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9、表明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隐含着担忧,透露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广开言路

  (一)、提出建议严明赏罚寓情于议

  亲贤远佞

  (二)、追述往事三顾茅庐寓情于叙

  临终托孤

  (三)、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

  六、拓展延伸

  1、相关名句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3、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七、文意理解。

  (1)诸葛亮着重回顾了几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哪几件?

  三件事。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临危受命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亲贤臣,远小人。最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国共产党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八、分析人物

  (一)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深谋远虑

  1——5段分析形势——精辟

  建议一:开张圣听

  建议二:赏罚公平

  建议三: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忠言不逆耳长辈不露威

  (二)诸葛亮为什么上表北伐?

  6——7段对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六段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启发刘禅认识创业的艰难。

  第七段从追述往事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告诫刘禅切记亲贤。

  鞠躬尽瘁兴复汉室

  (三)8——9段

  叮嘱:别犯糊涂分清职责

  我的职责:讨贼

  大臣们的职责:兴德

  陛下的职责: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忧心忡忡反复叮嘱

  (四)复杂心情(第9段有何作用?可否去掉?)

  不能去掉,因为它表达了诸葛亮非常复杂的心情。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隐含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   《出师表》教案 15

  教 学 目 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重 点 难 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 点 难 点)

  2.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 点)

  课 前 准 备

  (教具、预习作业等)

  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