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18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一)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处于剧烈变化阶段,三观尚未养成。

  初中阶段正是一个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颇,甚至误入歧途。此外,理想或者目标相对单一,导致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

  (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影响了初中生责任感的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里有家庭教师,去学校有专门的车接车送,孩子在家从来不干家务,同时现在的家长都在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转变,或许是阅历多了,或许是觉得没有意义。但是这些小小的言语,都在孩子的心理有了定义,同时少了一份关爱他人的心。

  (三)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在强大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了,重智育不重德育仍在大部分初中学校占据重要地位。智育被摆在了最主要和突出的位置被无限制地放大,其余的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涉及。此外,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学生心理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培养,包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主要采取的还是“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式教育,显得“假、大、空”,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初中历史教育与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载体

  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想要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借助有效的情境再观,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就是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情境当中去,经历历史,获得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认识历史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明确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许多有操作性的活动建议,在教材中设置了若干活动探究课,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出发点就是在于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也有了正确的人生抉择。

  三、在历史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一)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

  有人说:“中小学生就像笼中的鸟,对外界的时事政治一概不通”。初中生不像大学生那样自由分配时间,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时间管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有些学校是封闭式的,这样阻碍了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造成初中生对国家政治的不了解以及爱国思想的弱化。作为历史课程,就应该加入国情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同时增进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本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长远规划考虑,树立远大的教育观,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当今国情教育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量,不仅要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还应该联系当今世界,议古论今,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代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太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和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新课程不断地在倡导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更是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靠践行,德育靠体验。“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将接受的信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比较,并作出选择。正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体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纪念馆、组织学生献爱心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