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2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激发创造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开宗明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知识领域,在制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他们会感到困惑、疑难。这时通过教师把遇到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有关的科学知识相联系,深入浅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在科学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又加强了学生直觉思维和分析的训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更注重实践,手脑并用,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为他们长大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论文8

  香香和爷爷在家,为谁学习?—写给儿子。

  爷爷问香香:“你实话实说,从你的本心来讲,你为谁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还是为了你自己?”

  香香认真地想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回答:“为了我自己。”

  爷爷追问:“为什么?”

  香香说:“因为我爸妈都是大学生,他们什么都会,不用我给他们学。只有那些父母不是大学生的孩子才为父母学呢。”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对话,它让我的思绪又回到整整一个月前孩子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后的家长会。会议一改以往领导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安排了家长和学生的发言,虽然最终家长的“教子有方”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亮相,但学生的“学法探密”已经让本次家长会有了亮点,而且,我绝对相信肖磊同学的发言掀起了在座所有家长情绪的波澜。他谈的就是“为谁学习”的问题,不同的是与香香的回答截然相反,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倦怠的情绪迅速兴奋起来。“我的学习是为了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太好了!”看得出来,肖磊是鼓足了勇气说出这句话的,在说之前,他有一个挠头的动作,语气迟疑,但不乏真诚。如果他不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他不是站在严肃的家长会讲台上,如果不是那一脸的诚恳,我会以为这只是哗众取宠或者玩世不恭,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才会成功。”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肖磊的话犹如一颗流星刺破漫漫夜空,惊鸿之后引来长长的思考。用香香的话来解释,他的学习不过是在为父母完成一个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的理想。不知道肖磊的父母听到儿子的这一番表白,心中作何感想,同为家长,我是理解的,甚至是羡慕的。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孩子好,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总是会让父母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希冀中,只是在这种沉浸之中会不知不觉混淆了自己与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的界限,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人。我们一味地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走上一条比较宽广的道路,希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成功的事业,甚至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而长期厚重的期望使得父母陷入一种与孩子“共生”的误区,心理学的解释是:“两个不完整的人在一起时,他们的本能是要求对方来弥补自己的缺憾,而没有余力去肯定对方。” 这样不满足地要求、要求、再要求,可能是培养了一个人云亦云不会独立思考的傀儡,更大的可能是导致极端的叛逆,在亲子之间发生一场激烈的人权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往往是父母战败。或许是自己在这样的斗争中压抑的太多,肖磊的话让我感到释然,很欣赏他的坦诚,也很羡慕他父母的幸运,因为实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肖磊这样“领情”,这样“感恩”,他用一句简单的表白,诠释了孝心与责任。试想,一个从小能够为父母学习的孩子,谁能说他将来不会以民族的昌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为己任呢?这样看来,为父母学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把握好期望的度。“他们对我太好了”,这里的“好”,应该就是孩子们需要的“度”。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观认为:学生希望、试图获得好成绩的心理倾向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即动力)构成:(1)认知驱力;(2)自我增强驱力;(3)附属驱力。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动机,后二种属于外部动机。很显然“为家长学习”作为一种附属驱力是不能成为内动力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三种成分的比重是各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等各种因素,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驱力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提高认知驱力和自我增强驱力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故事: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