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教材寻找课外阅读资料
历史的学习需要借助课外资料来加强对历史的全面认识,教师不仅要专注于教材内容的知识教授,更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课外历史资料来强化对历史的了解。但是寻找课外阅读资料也需要基于教材的内容,课外知识的普及是一个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过程,所以学生一定要基于教材内容来进行阅读,因为教材的编排有着严格的时间顺序,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分得非常明细,这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计划和要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第二单元“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涉及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其中关于“城邦只是成年男子的城邦”这个说法就是可以作为一个课外资料查看的素材。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并且为什么要这样说,都是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查询到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一些历史评述网站查阅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课外阅读的途径,在网上会有各种学者会对一些历史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查看时也可以去学习别人的观点,并且从他人的表述中可以发现自己并不清楚的历史知识,这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所以,基于教材地去查找课外阅读资料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规定在一定的范围之类,使得学生能够有学习道路可依,不至于无目的和计划地去盲目查阅学习资料。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历史的学习除了教材知识进行掌握外,课外阅读也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生也要在不断的阅读中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也只有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历史的学习才会不断进步。当然,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把每周的教学任务进行安排,让学生利用课外空余时间去记录有关的历史信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新航路”时,这一课的内容如果需要两个课时来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去搜集关于这一课的历史信息,包括新航路开辟的首要国家、人物、经过、结果。在第一课时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搜集的资料集中起来进行讲解和点评,并且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说出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哪一块的内容还应该加强积累……根据这样一个总结来进行自我反思。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再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课外阅读记录拿出来展示,并且说出自己改进的地方,例如“新航路开辟”这一课包括的殖民扩张活动的细节过程就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资料查找来挖掘出来的。在第一课时学习时,学生可能对“新航路的开辟”内容还并不是特别了解,于是加强自己的阅读量和搜索途径,扩充自己对这一部分历史事件的知识,当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进行时,学生便可以把自己所强化的内容再次展现给师生,共同再次学习和认识。所以,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教师认真规划的结果,结合课时量,把学生的阅读记录内容渗入到课堂中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自己的阅读内容拿到课堂上展示。
三、从课外阅读中构建自己的`历史观
历史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认识过程,而学生仅仅依靠历史教材是不能够促进自己正确历史观的形成的。所以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外读物中对各种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立场,所以学生如果大量去了解就会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并且从不同的观点中进行思考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对于汉朝统治者实行的这一政策的利弊评述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结合春秋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实施有着其必要性,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也维护了社会稳定。而同时,这一禁锢思想也阻碍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扼杀了人们的正常需要,对于人权发展来说起着不利作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也能够总结出这样的认识,但是最重要的认识在于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考虑到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积极的一面。所以,历史观便是在这样一个不断阅读、感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