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的角度
课上认真听老师对历史概念的讲解。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明白课上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东西是书本上教材中所没有的,尤其是历史概念,学生自己是很难理解的,需要老师的帮助。2.审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历史概念的理解。在选择题中,特别能体现概念理解的重要性,所以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审题很重要,只有深刻明白题干中所指的概念含义,那么就很快找到答案了。
总之,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历史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要求越来越高,历史学科要考出高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要只局限在对历史背景,过程,意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应该跳出这种定式的时候了。掌握事件,人物的本质含义更有价值,更能体现新课改对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让我们师生能更好的学好历史学科而努力吧!
环境史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我国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环境史学的一些观念、成果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极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适时地引入环境史学的理念、成果,从而辩证地看待人类文明史、科技史、政治制度史等,培养学生多角度考查历史的思路。
一、什么是环境史学
环境史属于历史学科,研究特定时空下的具体的人、人群和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垄断全球的经济形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使全球环境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时,保护人类环境、人类家园的倡议不绝于耳;各国环保运动,环保部门也相继发展、成立。而反映在人类历史研究上,由传统的注重人、人类社会的研究,逐渐加入了自然环境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等,最终产生了环境史学。由于其特殊的世界观和问题视角,加之与当今人类环境的紧密结合,环境史学已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史学分支,可以“显学”称之,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史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环境史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史。将自然环境看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永远离不开自然,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环境的变迁,都会对人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利用自然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金属的出现,特别是铁器的应用,使人类能够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耕地。铁器造就了人类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加快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相继出现。到蒸汽机、内燃机出现以后,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空前高涨,从而造就了近代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破坏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工业污染引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第三个阶段始于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的努力,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发现许多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的发生,与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界过度地开发利用有关。于是,人类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环保学说和环保组织,由政府出面采取环保措施。
环境史学既要研究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灾害,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所采取的种种自卫措施;同时还要研究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和生态危机。就研究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要研究自然环境的自身的发展变化,诸如气候、动植物、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初始状态及其发展、变化;其次,要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意识,比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破坏及人类的环境意识等;最后,要研究探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新途径,总结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得失,为未来服务。
因此,环境史研究不仅有严肃的科学性,又有明确的现实性,做到古为今用。它由原来的关注人类社会的历史,到考量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环境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通过历史的研究,寻找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得与失,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今日的借鉴。”环境史研究的价值和功用,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