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1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最后,第五个问题,我要讲一讲,贾宝玉的诗才如何。贾宝玉是不是比起她们来差一等?是不是不如宝钗、黛玉、湘云呢?好像是如此。但这个话绝对不能说死。作者在描写贾宝玉和众姊妹在一起做诗,联句,带有比赛的性质。贾宝玉从来不争胜,不想跑得最快。他与这些姊妹相比总是处于下风,而且每次自己处于下风还特别高兴,最希望林黛玉能得第一。李纨评还是宝钗的好,他就不高兴,“我看还是林妹妹的好”,他自己,我是最差,没关系。所以他一次也没获胜过,这是有原因的:符合贾宝玉性格特点,他在女儿面前,姊妹面前,从来喜欢“做小”,不想逞强,不想比他们强。另外也就更突出这些女儿的聪明、有才,林黛玉才比宝玉还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元春叫大家作诗。元春省亲的时候,就像皇帝叫臣子作应制诗一样,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来,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非常喜欢,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作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作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后来的蘅芜院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处做一首诗。作的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在小纸团上,扔给他,宝玉马上就抄下来,最后评下来,所有诗里,这首最好。这首诗的确写得好。你看看。“杏帘在望”后来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多老练,首联就擒题,她把题目分成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庄”,“杏帘在望”四个字就作进去了。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作的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没有动词、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这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鸡声茅店月”的句法,唐代温庭筠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后来这类诗写得越来越多。但你可以想象,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不用讲出来。“桑榆燕子梁”也一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作自己的燕窝,这些都可以自己去想象。对仗又特别工整。第三联和第二联,颔联同颈联,学写律诗的人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要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一样,前面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有变化的。同一个面目就说明你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句。稻香村是一个景致,你不要以为这真是,贾宝玉早就讲过了,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没人种田耕地,也没人织布,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给元春看的吗?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叫“盛事无饥馁”现在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这种景象摆在那里,根据人家种好的稻子说现成话,叫顺水推舟。“且不失应制”,不违背应制之体,因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她让你写诗,你必须要讲皇帝的好话,要歌颂太平盛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特别高兴,想她弟弟现在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哪里知道是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写的诗最出色,这样描写得特别成功。

  是不是贾宝玉在姊妹在场的时候诗总是做不好呢?那也不一定,只要是不跟人家比赛,要把人家压下去的话,他照样做得好。比如有一次大家联句,统计下来,贾宝玉联的最少,所以他要受罚,罚什么呢?说栊翠庵的红梅花特别好,叫贾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去要梅花。大家也看出来了,妙玉对宝玉特别好,妙玉特别爱干净,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她马上要摔掉,给林黛玉、薛宝钗拿出来古董,而给贾宝玉用的是她平时自己用的绿玉斗。感情不一样,这写得很有分寸,很自然。妙玉这个人个性有些特别,但是很可爱。叫他去,有人说,跟个人去,黛玉说,跟个人去就拿不回来了,就让贾宝玉一个人去,而且拿回来后,还要作首诗:《访妙玉乞红梅》而且诗要做得快,我在这里敲鼓,史湘云说,我三通鼓后,你诗没作完要罚酒。结果这次他最高兴到妙玉那里要红梅花。这个任务并不重,而且她肯定会给他的,而且要写这个经历,很自然。他就讲了,你们不要给我限韵,不要给我限题目。因为前面比赛都有题目,有韵。让我自己来作,我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好,让他自己作。这也写宝玉不喜欢受人为格律的束缚。他做出来的诗,的确写得很好,而且也很快。“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你看,前边两句,就像史湘云的洒脱,随便写出的。本来要喝酒的,酒还没有开始喝,句子还没有想好,现在叫我到栊翠庵去采梅花。“寻春问腊到蓬莱”这代词都用得很好,“春”,点红,“腊”点梅花,“寻春问腊”就是去要红梅花,“到蓬莱”到仙境,指代的好,栊翠庵,妙玉是出家人,是仙境。底下非常幽默,非常恰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亏他想得出来。把妙玉比为观世音菩萨,观音大士手里拿着一个瓶,瓶里是甘露,洒一点甘露,人间就下雨了。我并不是求你观音大士瓶中的甘露水。又把她比为嫦娥,嫦娥也是离家独居的。“槛外梅”,栏杆外的梅花,妙玉自称槛外人,人家称宝玉槛内人,妙玉是槛外人,这个时候把梅花的梅点出来了,上面都是指代。所以这四句,一气下来,很自然,这些比喻都恰当得很。比喻妙玉的身份。前面写得这么流畅,第三联就要变化了。要看他锤炼的功夫了。“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自己在尘世间,离开尘世间到栊翠庵去,到仙境去,叫离尘。“入世”是回来,从仙境回来。你看着两句。回来写在前面,我回来的时候,我挑了红雪来。把红梅花用红雪来比喻,用冷来比喻。“冷挑红雪去”,我回到家的时候,回来的时候,把栊翠庵的红梅采了去了。我到栊翠庵来的时候,是来割你的紫云,“香割紫云”用香和紫云来代替红梅。李贺有诗“踏天磨刀割紫云”,他把紫云代替紫色的石头,做砚台用的,这里用来指代红梅花,也很好。你看在句法上,这不是一种很自然的句法,是一种锤炼的句法,是诗歌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以和上面一联面貌完全不一样。有变化,这就是善于写律诗的人。我回去带红梅花回去,我上你们这里来是来采红梅花的。就是讲这点,但用“冷”用“香”用“红雪”用“紫云”来比喻红梅花,句子是非常讲究修辞锤炼的。“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冻得不得了,冷的时候,肩膀会耸起来的,耸起来的时候就叫槎枒。这是用苏轼的诗,冷天的时候,耸着肩,他是诗人嘛。这么冷的天谁会可怜我跑来跑去呀?回到家的时候,我衣服上还有栊翠庵的青苔呢,或者说,我回来的时候,还想着栊翠庵清幽的环境。“苔”代表清幽的环境。“沾佛院苔”,这个好像没人说过。像这样的诗,贾宝玉在人家罚他的时候,他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非常漂亮。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