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浅谈初中生物学该如何学好论文(精选15篇)

9 阅读20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7.科技成果,发展兴趣

  利用生物方面的新成果,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新知识,介绍生物学的新动态,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向学生介绍克隆羊、克隆牛技术及其意义;介绍试管婴儿的成功及其影响;介绍人造蛋、人造肉技术;介绍我国人体基因工程组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即人体染色体密码的破译的意义。这些科学成果不仅使学生欢欣鼓舞,而且认真到生物学是一门前途无量的科学,更加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生物学该如何学好论文 篇7

  摘要:比较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初中生命科学部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对国内教师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课程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知识大爆炸”的状态。而且,自然科学知识向“精、专、深”方向发展。为了解决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方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2011年中国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美国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也开发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在2013年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The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2011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概念教学为基础,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美国2013年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以注重核心概念的学习三个维度的学生发展: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学科交叉概念。这三个方面贯穿整个K-12教育即中小学教育的过程。将《下一代美国科学标准》的生物科学部分与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均简称为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对国内生物教师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美生物标准之间的相同点

  1.强调概念教学美国标准提出了生物学的4个核心概念:从细胞到生命体;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到高中,这4大核心生物概念始终贯穿生命科学的学习,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概念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扩大。中国标准列出了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共十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在一级主题下面又有若干重要概念,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形成。初中生物学课标中总共列出了五十个重要概念。由于重视概念的学习,生物课本才能瘦身,做到“少而精”。2.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无论是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所列出的生物学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零碎的、片面的,而是生物学体系中一个个闪亮的珍珠。生物进化理论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乃至生态学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在遗传学中体现。所以,无论是横向的各个学科分支之间,还是纵向的整个生命历史,进化理论是贯穿整个生命科学的主线。强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理解并建立相关的概念,建立宏观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是生命科学学习的重要目标。3.注重实践活动美国标准提出了生命科学学习的三个维度的其中之一为工程和科学实践。中国标准提出倡导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仅学习了知识,更磨砺了意志,提高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实践活动是更高级的学习方式,不过这种学习方式所需的时间更多,所花的代价更大。

  二、中美生物标准之间的不同点

  1.美国标准更注重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美国科学标准是12年的一贯制连续的科学教育的通盘考虑,各个学科在中小幼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注意了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而中国课程标准的小学、初中、高中部分是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专家群开发的,难免在知识的衔接上、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地理在美国标准中一直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在中国高中阶段,地理成为文科综合中一门高考学科,到大学阶段又转为理科学科了。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