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理动因
汉语言修辞活动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汉语言修辞的发展有人们的心理动因。在文学作品创作时,作者往往会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心理会发生变化,会激发人们对修辞格的运用。同样修辞格的成功运用,会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人们的创作,读者在阅读和朗诵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并且与作者感同身受。
(六)语言动因
古汉语修辞格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修辞格可以利用日常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修辞格可以运用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等诸多因素,使汉语言修辞格的形式可以不断创新。语言中的语音在汉语言修辞格中应用广泛,汉语言修辞格充分利用语音的特点。运用语音的声、韵、调等因素,使汉语言修辞格平仄分配均匀,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日常语言词汇的创新,可以不断丰富汉语言修辞格内容,促进修辞格的快速发展。
三、现代汉语言修辞格是对古汉语的发展
(一)古代汉语修辞格中的借代
借代是指用代体替代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可以称为“代称”、“换名”等。借代可以分为“旁代”和“对代”两大类,“旁代”的代体是本体的附属或者特征,“旁代”的代体通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旁代”修辞格有四种方式,一是借用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事物的特点代指事物本身,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二是借用事物的数量或属性,在古汉语修辞中,常常会出现,用特定的量词形容粮食,代指粮食数量的多少。三是借用事物的创作者或产地代指事物,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文中提到的“杜康”代指酒。古代传说中最早造酒的人是杜康,他在放牧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变味粮食的汁水相当美味,于是经过研究,发明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酿酒工艺,因此后人常常用杜康的名字代指酒。四是借用事物的资料或工具代指事物,用特定的标签生动的形容事物本体。
“对代”是指借用与本体相对应的代体来替代的修辞方式,“对代”的代体与本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对代”有四种方式,一是全部与部分之间替代,例如常见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属于部分,代指一年四季。二是事物本体之间特称与通称相代,将一个事物或词汇,赋予一个特定的'名称,这个特称可以代指所有的通称。三是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物的对代,年龄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古人常常用具体的事物代指人们的年龄,例如白发、桑榆等都可以代指老年人。四是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对代,倾国原指倾覆邦国,后来代指美人、佳人,这里的美人是导致倾国的原因,倾国是美人导致的最后结果,因此后人形容一个人长得漂亮,可以用“倾国”代指。
(二)现代汉语修辞格中的借代
现代汉语中延用了古汉语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修辞格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广泛,现代汉语不仅延续了古汉语借代修辞格的特点,而且还将借代修辞格进行创新,借代修辞格也在现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结合现代生活的特征,利用借代修辞格,创造出许多新时代的特有名词。近年来,出现了“黄马甲”,在街道、地铁、公交站旁常常会看见一群身穿“黄马甲”的人,他们在公共场所无私地帮助他人,人们将这样的志愿者称为“黄马甲”,类似于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它们可以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现代汉语的借代修辞格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都是以古汉语中的借代为基础,并没有超过古汉语借代修辞格的范畴。
现代汉语的借代修辞格是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产生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借代修辞格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与时代特点息息相关。许多古代汉语中的借代修辞格,在新时期已经不适用,借代修辞格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一些不常用的借代词汇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无论是借代修辞格还是比喻修辞格,都是以古代汉语修辞格的基本框架出发,结合当下时代的特点,完善汉语言修辞格。
现代汉语运用修辞格,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词语,与古汉语修辞格中的词汇相比,现代汉语修辞格中的词汇更加通俗易懂,词汇也与新时代的特点相结合,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加引人注目。在古代汉语中,修辞格往往应用在单句上,但现代汉语中,修辞格可以运用到复合句式上,一个复合句式可以应用多种修辞方式,一个本体可以有一个喻体也可以有多个喻体,同样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代体,使现代汉语的结构更加丰富,而且复合句式与单句式相比,表达作用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