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2)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应反映本学科进展的现代水平,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使读者能开阔思路,培养富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典理论,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更新仍应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围绕“三基”,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还较简陋,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教材不同于专著,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应便于教和学,因此,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要符合教学规律。
3)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养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左右沟通,使学生通过阅读、钻研,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容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展,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使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阅读能力。
(3)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习,实验项目要精选,适当可减少些项目,增加实验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作为教材应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此外,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一门学科有多种版本教材,以便择优选用。对于全国通用教材出版以后,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评议,及时组织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以利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骨科护理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