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的情感因素的论文
一
任何一种认识过程,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文学鉴赏尤其如此。
オゼ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既不是居高临下的“截断”,也不是摄取对象式的“凝视”,更不是条块式的“尸体解剖”,而是一种参与。它要求鉴赏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全面地融入事物,与作家一起脉搏、一起心跳。在这种感知的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经欣赏者的视觉与听觉直入心灵,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不但获取语义内蕴的信息,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
オケ热纾诵读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直到最后:“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虽然,对诗作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字面意思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是,我们却能在这种并不完全“懂”的诵读中直接体验到一种人世的沧桑,体验到人类命运的某种壮阔而又艰险的曲折,进而产生一种悲怆的情感。而在诵读王维的一些山水诗时,我们又被诗人所构建的与之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和谐、幽静的境界所感化、所陶醉,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风清月朗、莺鸣乌啼的大自然,感受到的是神宁气静的幽闲氛围。
オゼ赏过程中的这种情感反应,主要来自于鉴赏者与作家之间心灵的交融与碰撞,它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オ1.始发阶段ナ挤⒔锥问羌赏主体情感反应的始发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欲望”阶段,主要是鉴赏兴趣和鉴赏动机的激发力在起作用。这是一种精神的渴求,一种对作品的注意、希冀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比如,打开一部作品,常常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纯净的语言、美妙的意象所吸引,于是那种“欲罢不能”的鉴赏欲便油然而生。或者面对一首诗,感到深奥难懂,也会激发起“弄个明白”的鉴赏欲求,从而细致深入地品赏它。鉴赏动因作为读者从内部发出的动力,对于鉴赏活动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能唤起鉴赏行为,使鉴赏成为有意识的鉴赏行为;二是能为鉴赏行为的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表现出对作品探索的积极态度。这种具有生命活力和积极姿态的鉴赏欲望,作为情感反应的始发点,必将推动鉴赏者情感运动的发展,以深入到作品内部的深层世界。
オ2.冲动阶段コ宥阶段是鉴赏主体情感反应的冲动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愉悦”阶段,主要是知觉情感在起作用。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各种感官的知觉体验被强化和点化,与知觉对象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感情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沟通。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人寄托的是苦心探索光明未来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而鉴赏者面对的却是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图景:远远的街市、闪闪的灯光、晴朗的星空、天河两边自由来往的牛郎织女。鉴赏者直面浩渺的苍穹,自然要勾起类似的人生感慨。这种感情力的沟通,并非由清醒的自我意识造成,但它确实促使鉴赏者形成了情感冲动和鉴赏愉悦。
オ3.悟解阶段ノ蚪饨锥问羌赏主体情感反应的悟解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判断”阶段,主要是鉴赏认识在起作用,这是鉴赏活动中主体情感反应的最后阶段。鉴赏判断阶段的情感反应赖以产生的基础是鉴赏者对作品语言的悟解力。
オノ难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鉴赏,最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悟和富有穿透力的语感能力来完成。鉴赏者具有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悟解能力,才能切入语言载体内部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意。从语言构造的角度看,任何文学作品,除了有表示语言符号的指示层面外,还有语言符号的情意层面。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瑞恰兹曾经说过,文学和科学的不同在于前者的语言是感情性的,而后者的语言则是指称性的;文学是感情地使用语言,用语言来激发人的情感……著名的语文学家夏尊先生在谈文学鉴赏中的语感时也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燃烧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由此可见,人们在鉴赏作品并对其作出鉴赏判断时,往往是凭着自己的语感力,透视形象的语言,悟解包蕴的人生经验的。这种鉴赏的力度和境界,便是主体情感反应的终结形式,即在理性的参与下对作品作出的鉴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