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现今,我国教育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还没能在深层次上与相关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大量掌握创新和服务意识的人才需求量增大,特别是从事酒店经营服务管理和接待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渴求,这些原因也是我们进行高职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根本原因。
(一)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应侧重于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弥补理论,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标准,根据市场需求,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培养是教学的目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认识,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个性发展,让人才培养方向更贴近市场需要,使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都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适应经济社会市场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教学也要面向市场实际情况,仅靠理论教学是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适当地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市场行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一致,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权衡经济效益跟社会责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具体地了解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从业荣誉感。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无论是思想、知识、能力还是道德、性格、体魄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高校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如:接待客人、整理房间、处理顾客的投诉等都将在实践中得到本质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慢慢接触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开拓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发社会和职业的责任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具有一个健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基础,建立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改进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弊端,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服务意识,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革教学理念,合理配置设备
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全校师生、校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转变教学观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育根本上转变思想,全面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才能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将各种改革措施落实,思想准备不足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理论联系实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理念。
充足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基本前提,鉴于教学设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高校应注重教学设施的配置,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要求,与时俱进,一些酒店服务中常用的用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分段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合理增减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就业做铺垫。就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总的课程应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类,理论课上对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方向理论、基础文化教学进行知识授课,实践课更多的是实训、实习,将理论课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在实训、实习中亲身实践,得到知识的验证。
理论与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时安排上应合理,避免偏重现象的出现,利用一年四季旅游特征进行教学。在4-11月的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发达时期实行顶岗实习,在旅游淡季则返校学习,分段教学,合理安排,相互促进,综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