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进而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规模。同时要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紧密的经贸关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亚洲化是使人民币从国际货币合作的弱势转变为强势的关键阶段:一是采取签署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与周边国家(地区)创建自由贸易区,鼓励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并创建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
另一渠道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体系、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逐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第三种渠道则是通过建立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并对“一国四币”成功进行整合,同时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3)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不仅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的干预资产,即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后,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间的支付能力都有显着的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世界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周林,温小郑.货币国际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李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9(4).
顾丽妹,王凯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金融,2009(4).
马金栋.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
摘要:后危机时期,在东亚共识和清迈协议的框架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汇率去美元化、单一货币主导或区域货币联盟的时机均不成熟。人民币应着眼于推进周边化,借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泛人民币”次区域货币合作,扩大境外有效流通区域,并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拓宽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东亚货币整合准备条件。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次区域合作 东亚货币合作
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区域性货币金融合作成为潮流。后危机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有益探索,其显然要同此前有所区别,并应当更加适应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环境。
一、后危机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内在需要,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降低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风险,增加铸币税收入,有利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①。在实际的“美元体制”下,中国面临“贸易国家”的困境,中国的日益国际化、大国化同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需要通过人民币的亚洲化来实现其国际化的目标②。显然,人民币国际化是化解中国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安全问题———特别是解决“高储蓄两难困境”———的必由之路③从国际角度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改善世界经济失衡。美元体制下,美国通过大规模的经常账户赤字为世界贸易提供流动性;世界各国通过资本账户将流动性投放回美国以维持国际货币体系“危险的平衡”(美国贸易赤字和负债率增加的不可持续性,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内在不稳定因素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制度性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单极化”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国际货币区域化联合和多元化如火如荼,单一货币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力不从心。新兴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兴起,必将替代“美元本位”的单中心模式。美元由“国际化”退居“区域化”不仅有助于世界经济再平衡,而且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债务状况,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长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乃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