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难为易,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而往往这些课程重点和难点是关键性的知识点,抽象难懂,让学生难以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特别是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精心钻研设计,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优势,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来创设情境配合教学,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动、静结合的手段,使重点、难点知识直观简捷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的强烈立体感觉,充分刺激学生的认知器官,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自觉对难点进行思维,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轻松得到解决,达到突破教学的目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能动力
音乐是一门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何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享受积极参与的快乐。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更完整地呈现教与学丰富多彩、对比强烈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视觉、听觉等感官充分受到刺激,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得到相应提高,使学生愉悦地、自主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积极、热情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欣赏课《星星索》中,由于这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具有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学生没有去过印度尼西亚,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创作的背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和景象,我将苏门答腊中部(托巴湖周围)地区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相关知识点做成幻灯片,之后与学生们一同到苏门答腊岛的托巴湖上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并请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在情境作用下,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此举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再如,我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技术手段,使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相互融合,贯穿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化表现形式融合的魅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课堂教学视觉、听觉艺术得以延伸,使教学内容更鲜明深刻、直观强烈、富有寓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快乐的课堂中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使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音乐教学,营造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气氛,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领悟知识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矣乃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画面所描绘的风景,一边领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把诗情画意的场景引入学生的眼帘,加深了学生对乐曲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的感受。学生们在欣赏中情感随之也被带动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和充实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时,采用幻灯片放映家乡美丽的景色,熟悉的家园,特色的民俗活动,以歌曲为背景音乐,创设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