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以国学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手段
全球化对于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确实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与挑战。而国学是我们落实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也是我们培养社会精英的最佳途径之一。
论文摘要:德育之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而国学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将国学引入德育课堂,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教育;国学;思想精粹;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和主体,兼容诸子百家的传统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形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的根本的“国学”。所谓“国学”,乃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国学作为传统精神文化的信息载体,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韬略,更是教化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国学精粹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越来越显现出国学的巨大优势。
德育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代政治、经济要求在思想意识中的反映。作为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特定校园内的德育教育,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德育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观的形成,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态度、怎样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技能、身心的健康成长,进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领导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所以,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国学中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内容有机地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课堂,以国学为载体,弘扬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体的时代精神,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注重互动式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之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而国学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将国学引入德育课堂,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富含哲理,更让学生了解到国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要素,如《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孟子》中“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小人去之,君子存之”,众所周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木兰从军”、“囊萤映雪”、“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众多典故中折射出的励志爱国、忠孝节义、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的淳朴风范,它们既是国学的精髓,又是当代中国最有说服力的德育教育题材。更为重要的是,国学思想精粹与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一般来讲,国学主要包括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儒家文化以“礼义”为基本核心,提倡“乐道安仁”、“自省自克”、“改过迁善”,注重个人的修养,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是真、善、美的理想体系,也是传统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这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谋而合。“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人格追求,“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的善恶观,“温、良、恭、俭、让”的行为风范,“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胸怀,“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的诚信要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和谐目标,“仁者爱人”、“成人之美”的处世思想,“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等,不仅含有崇高的`义理,而且具有切身实用的为人处世的各种方法和道理,这些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信念、人生哲理、社会价值、人格特质的培养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