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11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知识、经验的初步认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而要想推动小学生对教学知识、经验的内化,就必须积极的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应用、不断的实践,小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从而将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东西,而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也才是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及时的开展课堂练习,而通过课堂练习,不仅仅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更能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第二,加强课外联系。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应该适当的、科学的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新的数学知识,也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实践;第三,融合知识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将新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仅能够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更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明白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转换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的、及时的整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到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育特点,探索出适合的、科学的以及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够推动新课改的实施,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综合发展,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红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2]陈其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提倡构建高效课堂。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展开教学活动。为此,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新课改;对策

  一、增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才能顺利掌握各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大量的机会,可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用硬纸片剪出直径为3、4、5厘米的圆,然后在有刻度的直尺上滚动,可以直观地看到圆的周长,再要求学生将得到的圆周长除以圆的直径,将三次得到的最后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归纳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大多学生都能想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教师及时点出本节重点:这个三倍多一点就是圆周率,将学生的关注点拉回到课本,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也可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节时,先讲解三角尺与量角器的度数与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120度的角,接着提问:“不使用量角器,能不能使用三角尺画出120度的角呢?”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会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开始动手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想到“三角尺上有一个90度的角与一个30度的角,将二个角合在一起就能画出120度的角。”“三角尺上还有一个60度的角,连续画二次就能得到120度的角。”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出来后,可以对这一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还会联想到很多角的画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创建高效课堂。

  二、因材施教,关注个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老师都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极有可能忽视中下等学生的存在,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强,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是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认识到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在接受能力上也会表现诸多不同,要更加关注学习处于中下等的学生,对其多鼓励多表扬,在其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肯定学生,才能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这部分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