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
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这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有研究脑功能开发的学者提出,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汉字则是左右脑并用的复脑文字。汉字因形求义,因声求义,可以省去许多死记硬背的苦恼。学习、理解、探究、书写汉字,本身就应是很有兴味、富于乐趣的事情。汉字组词灵活,常用的汉字只有3000,却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认识了字,对词语的理解也往往七不离八。有的新词更是创意极佳,令人一目了然。
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4个字,凝练精警,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
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似乎不太严密,并不科学主义,却是以简驭繁,很有灵气。有时,词的组合甚至像玩积木和玩魔方,灵活性很强,变数很多,弹性很大。总之,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应该说,它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这种语言宜乎在模糊中求准确,用西方语言的条条框框来分析汉语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传统的汉语教学词类讲虚实二分,句法重语序,修辞讲比兴二法。
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些相联系,我国文学以抒情性强而著称于世。中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
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就不应照搬印欧语法的条条框框,也不应像他们那样重语法教学,而应该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提倡多读多写;就应该克服浮躁焦虑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不应照搬西方分析的思维方法,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有些所谓科学的体系,搞得很琐细,看起来操作性强,其实既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化了,又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重视感悟、熏陶、语感,似乎不可捉摸,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但是,与这些联系在一起的积累、多读、多写,又实在是太明白了。这正与播种、收获与孕育、生长的关系一样,播种、收获是看得见的,很明白,而孕育、生长则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还是荀子说得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国语文学习应重视积累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也曾经用庄稼生长来比喻过汉语文学习,认为语文与工业生产不同。叶老说: 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见叶志善:(父亲的希望)第6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让我们记住前辈的忠告吧。
摘 要: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最有培养潜质的人群。语文是每一个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语言,也是伴随每一个孩子一生成长的知识。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的确认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只有尽可能地做好小学语文教育,才能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德育;兴趣;展望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初衷
小学语文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定义为读书、识字的课程,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而且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
首先,德育是每一个人必修的课程,是一个孩子成人的先决条件。对于小学生,一个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的群体,他们最有必要的就是接受规范的德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