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庄子》中“安之若命”的解读

  《庄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学界对其的研究方法也可谓是百花齐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中“安之若命”的解读,欢迎阅读!

  《庄子》中“安之若命”的解读 1

  对《庄子》命的理解,前人多有贡献。刘笑敢先生发展张岱年先生的观点,提出"庄子所谓命有一种假设的意义,不同于宗教神学之命。《寓言》提到,'莫知其所终,若之何以无命也?莫之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说明命不过是对不可解释的事情姑且言之为命而已。"这一观点对笔者有重要影响。

  《庄子》之命的观念摆脱了宗教神学之命这一特点,周启成先生也提到过,他认为"《庄子》书中,对命的论断常常带有推测而定的性质,是当时人们对于无法左右,无法推测的自然力的一种解释".这一观点笔者也赞成。需要强调的是,笔者认为《庄子》思想中命之观念不具有前定的意思,此所谓命并不是宿命论者所认为之命。张长祥先生提到,"'宿命'是一种相信前定的,姻缘凑合的限定,而人也无从解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人不得干预也".然而《庄子》所谓"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强调的只是命至于如此之缘由的不可知,无法体现《庄子》所谓命有前定的含义。

  基于前人的贡献,这里我们尝试就《庄子》内七为文本来分析命的性质和特点:

  1.命之限定义。命的限定义是说人对命的无可奈何。"人之有大戒者二,其一命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间世》)

  2.命的非意志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其一,命的发生无关人事。命的发生犹如进入羿的射程范围之内而未被射中,这不是由于羿的技术不好。"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德充符》)。命亦不是任何私意而为的结果。"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大宗师》)。由于命产生的根源具有无意志性,因而命本身具有非意志性。其二,《庄子》将命的运行视为日夜的更替,"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日夜的更替是非意志的,命的运行也是非意志的。

  3.命的不可知性。命的不可知性体现在命发生的原因不可探究。"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达生》),对于命,它发生的理由是人所无法探究的。命发生的原因犹如日夜更替的起始一般,是不可窥测的。"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德充符》)4.命之偶然性。《庄子》中讲命,不单就其生而即而言,亦就后天的偶然境遇而言。《庄子》认为"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将是否能够射中中央之地这一偶然的事件称为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认为,对庄子而言,所谓命,首先它是不可改变的。这不可改变,庄子并未区分它究竟是绝对性的不可改变,还是暂时的由于人不能直接和在当下改变的境遇。其次,这些无可奈何的境遇并非是由某种性造成的,即并非由人或某种神明刻意造成的。再次,这些境遇的变化不是人能够预测的,它的发生并非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由此,我们可以再问,对《庄子》而言,有这些特质的命究竟包括哪些范围。

  三、命之范围

  就命在《庄子》中所包含的范围而言,首先,无可奈何之命包括了"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可以直接被划分在命之范围的人生境遇,并且可以直接将它们的转化、变换认为是"事之变,命之行".除此之外,在《庄子》文本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命的范围还包括一些不能直接被划分在此范围之内,但又具有"无可奈何"的性质,而应该把它当作是命的内容。这种命之特殊内涵可以从"安之若命"的若看出。安之若命与安命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于,若命即把它当作命,若指的不是如果(if),而是宛如的意思(as if),可以解读为"把它当作".《庄子》之所以讲安之若命而不是直言安命,乃是由于所安之对象并不全是一般意义上的命。《庄子》文本中有两个故事涉及到了安之若命,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故事可以看出,究竟哪些不能直接被划分为命的内容被《庄子》当作了是命。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