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王珂.阿利卡与潘天寿绘画中的意蕴[J].文艺生活,2016(4).
[14]杨伟孝.阿利卡作品中演绎的东方哲学观念[J].艺术品鉴,2015(7).
摘要:我国绘画美学可以说是世界历史文化的瑰宝,每幅画当中都蕴藏着画家各自的绘画风格,而当前对于我国绘画风格的研究较少,这种情形会降低大众对我国古典名画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不利于中国绘画精妙之处的传播和普及。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将中国绘画的风格做了概述,然后介绍了绘画风格的构成,最后讲明如何对绘画风格进行评价,最终目的是阐释中国绘画美学风格观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绘画风格 中国美学 绘画技巧
一、绘画风格的概念
风格其实是由“style”这一英文词汇翻译而来的,我国古代并没有形容风格的专用词语,但是与风格意思最为接近的词汇是人物品评,对人物的品评和鉴定直接促成了風格的产生。中国美学的绘画风格,是受人物品评思维观念影响的,对某一人物在一个阶段或者人生的全部阶段逐渐形成的绘画习惯和一致的绘画技巧做出的总结,最终形成了这个人的绘画风格。比如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是传神,把外在的形式看作内在精神的载体,从他所创作的佛像、禽兽或者山水当中都可以看出其绘画风格和特点。同一时期的谢赫、姚最等画家对其人物品评也是“传神写照”,这也证实了顾恺之一以贯之的绘画风格。
二、绘画风格的构成
中国绘画风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物像、笔墨及章法。从这三个层面上就可以剖析出画家的画风和总体的绘画基调。其中物像处于主要地位,绘画的重心围绕物像展开,画家想要表达的主体和所选取的题材也是通过物像展示,笔墨和章法配合物像最终构成绘画风格;笔墨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从画家笔墨的分布和运用也能窥探出其画风和神韵;章法始终处于配合物像和笔墨构成的地位,只看画家的章法不能决定其绘画风格,需要更多的因素综合考虑。
(一)物像
物像指的是物体或者景观的大体形象和布局,能够直接反映出绘画者的审美风格和所要传达的意境。比如画牡丹花或者凤凰时,必然使人联想到富丽堂皇之意境;当画闲云野鹤时,则体现出悠闲之感;画腊月寒梅便觉意志坚定、临危不惧。所以,对于一些寓意被众人所熟知的物像,很容易联想到背后所包含的意境,也就可以从不同的物像当中区分出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
(二)笔墨
笔墨的运用可以体现出画家的绘画风格,比如笔迹的轻重缓急、用笔的起势和落笔的收尾,不同画家所用的力度是不一致的。画家的水平越高,挥洒笔墨的方式就越是相同,也就可以从笔迹的品评当中获知其绘画风格。用笔和用墨可以区分来看待。笔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用笔的选取上也能推测出画家的绘画风格。如果画家使用圆笔,则用此笔做画线条圆润、笔势内敛,以厚重为主;画家使用侧笔,则笔势倚重轻浮,圭角显露。由于侧笔弊端较多,被主流绘画界所遗弃。此外,用笔也分干笔和湿笔,湿笔的运用多见于盛唐时期的水墨画当中,干笔则多见于元朝之后。干笔的特点是笔意苍老,易见姿态,画风颇有残枝败柳之感。湿笔的特点多为轻盈滋润,用笔灵动,画风平淡天真。用墨的不同,对绘画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用墨主要分为浓墨和淡墨两种形式。画家使用浓墨则画风苍老古朴、画质浑厚,使用但淡墨则画风清新,出韵幽淡,淡雅飘逸。
(三)章法
章法较为特殊,其必须以物像和笔墨为载体,若是脱离两者,则绘画风格无迹可寻。章法指的是绘画的构思和定势,在绘画的'布局当中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绘画的章法主要集中于两点,一种是“奇”,另一种是“安”。“奇”主要体现在布局新颖大胆,性灵机趣。比如有的画家喜爱孤石怪木,专一而画,甚觉有趣;有的画家章法偏重于“安”,稳重工整,思路清晰,一板一眼,法度严谨。
三、绘画风格的评价
不同的时代对画风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比如隋唐时期的画风大都工整富丽、气势磅礴。宋代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在元明清时代,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