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2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关键词“互联网+”;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互联网■语言”的传播模式也由此产生,利用互联网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提升语言软实力,增强语言的影响力。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是口耳教学,主要是以有声语言作为创作手段,所以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来说,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增强语言的影响力,培养出专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电台、电视台,而是更多地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要求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一)丰富的“语智”,熟练的“语技”

  在“互联网+”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力以及可见度越来越高,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表现得尤为突出。见字出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已不再受欢迎,受众更喜欢有观点、有内涵、有特色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受众现在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接收的信息也涉及面广,受众在众多信息中想听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或是针对某些信息的观点和态度,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有丰富的“语智”和熟练的“语技”。所谓“语智”,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是思维的一种体现;“语技”就是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的灵活度,增强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

  (二)全面综合的编辑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开始依附于新媒体。比如电台,以往都只出声音,但现在各大电台都借助新媒体进行网上视频同步直播等。这些都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会播音、主持,还要会采访、写作、编辑,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节目编辑技巧等,只有成为综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地方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需要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才,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现在的教学模式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境陈旧

  目前,全国大部分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依旧还在延续“大课■小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但实际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一般在大课上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小课上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大一大二基本是基础知识讲练,大三是模拟广播、电视,进行录音上镜训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另外,课程设置大都参照中国传媒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例如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等基础课程,也有很多高校开设有影视配音、化妆形体、表演等课程,但还是缺乏与新媒体专业相关的课程。对于广播播音、电视播音、影视配音等课程,大都需要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很多学校的实践环境陈旧,与电台、电视台实际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很难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现在很多高校因为未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媒体的专业技术,到了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并适应。

  (二)缺乏创新的培养思路

  现在广播电视都在走频道专业化、栏目细分化的发展道路,所制作出的节目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例如:湖南卫视主要以娱乐节目为主,安徽卫视主要以播放电视剧为主,浙江卫视以大型公益选秀节目为主等,还有专业的法制节目、体育节目、钓鱼节目等,这些都要求主持人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与节目相适应的主持风格。而作为培养播音人才的高校,现在教授的大都是专业基础课程,很少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新兴传媒方向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创造,很难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