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学前教育
2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小结

  在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上,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尊重民族感情的基础上,逐渐缩小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增进交流,加强校方,家长之间的互动,不能让二者脱钩,因为这两方面本身就是同步前进的。家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校方提合理化建议,学校也应当为双方沟通积极假设有效地沟通平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更好的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xx,(08).

  [2]赵取花.论族群意识与山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11).

  [3]马宗保.回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结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xx,(01).

  [4]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4).

家庭教育论文9

  [摘要]从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入手,根据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儿童成长过程产生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人格特征的有效的对策,为早期儿童的心理萌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霍妮;社会文化神经症;家庭教育

  精神分析学家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与弗洛伊德的先天本能决定论不同,霍妮把文化环境的作用提升到第一位,尤其考虑到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特别是儿童成长的决定性作用。

  一、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概述

  霍妮用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这是她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她认为,在人类产生神经症的过程中,即便不排除性压抑、遗传天赋、童年经验等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最实质的要素则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霍妮对神经症作这样一种描述: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该将它叫作神经症。特别强调的是,形成神经症的必要前提是恐惧和防御满足在质和量上都脱离了同一文化中固定模式化了的恐惧和防御措施。同时,神经症病人仅仅是对冲突倾向的存在进行自发的企图来寻求妥协和解决的方法,他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冲突的全部内容,这种解决方法的代价则是经常性地以损害完整的人格。这就说明神经症患者脱离了大多数人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认同,从而产生了对正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和畸变。

  (二)“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

  在人刚出生时就产生了两种本能的需求,即满足和安全。在童年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儿童都必须倚靠周围环境,寻求对于父母的依赖以满足自身的诸多需要,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安全感。由于体质不够强壮、经验不够充足,再加上儿童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取真正的爱和温暖,就会产生儿童的不安全感。同时,儿童也会对父母的许多行为和态度产生敌意,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孩子内心的敌意可能由多种方式引起:父母不尊重他,对其他子女的偏爱,不公正的责备;破坏他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这些缘由都在以不同的程度,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挥着作用。儿童的无力感往往被看做是一种生物学事实,孩子越是表现得无能为力,越是不敢表现出任何对抗,起因无非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制对你的敌意”;恐惧可以产生于威胁、禁止、处罚,或者是间接的恐吓,“因为我惧怕你,所以必须压抑对你的敌意”;当子女无法感受到父母对他真挚的爱时,也会产生一种压抑,“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必须压抑对你的敌意”;父母给子女设置了一份严格的行为规范守则,当孩子的行为逾越了这份守则,内心往往会激发出一种罪恶感,这种情况同样也会产生一种压抑,“假如我感到自己有敌对心理,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所以我必须压制敌意。”这些压制敌意的情绪必定会带来焦虑,霍妮称这种焦虑为“基本焦虑”。基本焦虑在人对自身和他人的态度中,有其特定的内涵,这就意味着情感的疏离和孤立。保护手段的彻底性是受焦虑的难以忍受性所决定的。通常有四种保护形式可以用来对抗焦虑:首先,对抗焦虑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就是获得任何形式的爱;其次,放弃自己内心心最真实的感受,顺从和迎合别人的潜在愿望,避免所有可能招来的敌视;第三种方式是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通常需要依靠权力、成就、占有、来自别人的崇拜来获得;第四种方式则是脱离他人,躲避风险,不让他人对自己的需求产生影响,力求获得对他人的独立,从中逃离出来。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