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学前教育
2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儿童早期经验论

  霍妮指出,在所有的神经症现象中,我们在根源上发现患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存在障碍,这种障碍在童年时期形成。而在童年时期,对儿童人格塑造影响最深的是家庭环境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的优劣。后期患有神经症的人可能与父母有密切关系,因为很多情感或态度在每一对亲子关系中都存在,这一原因同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障碍相类似。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的因素是童年期间的经验。首先,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轨迹可以溯源到他的早期经历。如果一个人早期经历过不公平的待遇,那么他后期就会感到对己不公的倾向。这类不利的经历,会使儿童较早产生不能自然信任他人仁慈和公正的倾向,他也将会失去或永远也得不到被人需要的真实的确信感。其次,童年的整个经验会产生某种性格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它的发展,这是其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从后期特征中划出明显的界限,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发展的停止时间不一样。这就说明童年期所有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需要产生综合作用后,才会对性格发展的状况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家庭环境,儿童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的优劣与儿童的身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有直接的关联。需要强调的是,霍妮认为,关于神经症的形成,童年焦虑是一种必要因素,但并不是其充分条件。及早地改善周围的不利环境或使用各种方法使不利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以此来创造有利的环境,都能够预防某种特定神经症的产生。

  二、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场所,也是儿童教育启蒙的场所。由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自身经历和文化环境等原因,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虽然这些误区很容易被人们发现,但是却始终找不到科学的根据去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依照霍妮的理论能将这类问题分为两类:一是父母所具有的爱的能力缺少理性,称作非理性之爱;二是父母由于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无法更好地爱孩子,称作虚假之爱。(一)非理性之爱非理性的教育会使孩子“非常自我,又失去自我”,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意义。“非常自我”是希望所有人都来关注我,以我为核心,满足我的心愿。“失去自我”是没有追求,没有志向,不知道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非理性的爱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一种是有害的爱。“自私的爱”就是依照父母的意愿去爱孩子。他们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且完全看作是自己的私有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雕刻孩子。不论孩子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接受,家长都一味地、带有功利主义进行物质投入、金钱投入、情感投入,以自己的权威力量为基础,强迫孩子必须顺从,这些情况都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等等。“有害的爱”是完全依照孩子的想法去爱孩子,父母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就会使孩子变成为所欲为的人。儿童尚未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此时父母无法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周而复始必然出现父母有满足不了的时候,不能满足就会因爱生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二)虚假之爱虚假的爱包括两层含义:例如在很多时候,父母亲的给予,是他们自身的心理愿望,并不是孩子成长的需求。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表面上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技能的提升,实质上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由于儿童没有独立判断自身需要的认知能力,渐渐学会了压制自己的内心去迎合家长的虚荣心,可能会使孩子在成年后成为虚荣心旺盛的人。霍妮称这种虚假的爱为“有条件的爱”,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条件就是满足父母的个人意志。“过分依赖”是虚假的爱的另一种表现,这种依赖实质上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但是在表面上往往被人们看成是孩子离不开父母。依据霍妮的理论,对焦虑的一种基本防御也包括渴望占有。父母把孩子完全占为己有,不能使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让孩子完全成长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在面对问题时不能自如处理和应对。父母会感到自己在孩子身上已经投入全身心的爱,但是往往得到的结果却不能让他们满意。

  三、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