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讯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途径。
“校讯通”是一套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它能够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校讯通”这个信息平台,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孩子自己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它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为学校、家庭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前我们和家长的沟通不外乎就是家访或家长会,后来有了电话,但是这样的沟通方式存在弊端。家访有可能遇到家长不在家,打电话有的不能及时接听,这样学校和学生的家庭沟通就存在了断层,就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而校讯通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的发送给家长,将班级的一些重要通知、家庭作业、考试情况发送给家长。以前,我班总几个孩子总抄不明白作业,后来我利用“校讯通”每天发送作业,从那以后,家长打电话询问的少了,作业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三、利用校讯通的短信平台,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
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从而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展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忘事,因此每次学校进行重大的集体活动,班主任都会通过短信平台把学校要求通知家长,在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各班的学生每次活动都表现很好。如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学生穿校服,并且7:00到校,学生没有一个迟到的。所以校讯通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四、利用校讯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提高教育效果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祖辈的心肝宝贝,常常出现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大人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也有一些家长学历不高,缺少正确的教子方法,对孩子放任自流、粗暴打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我经常通过校讯通与家长联系,在反馈孩子在校表现的同时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我班有个叫孙X的同学,很聪明但经常不完成作业,通过沟通了解到他母亲常年患病,父亲在外面打工,他在家既要做饭还要照顾母亲。于是,在班上我开始经常表扬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在学习上多给予他帮助,慢慢等他的成绩就有了进步,而且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利用校讯通进行沟通使我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因材施教,提高了教育效果。
“校讯通”的使用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都是有较大益处的。它已经承担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职责,构建了两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手段,架起了学生、老师、家长的新桥。
一、道德认知的内涵
1.道德认知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主观反映。具体说来,道德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社会交往中,通过对其他道德对象外在特征的感觉感官,来判断其道德角色的个性、动机和心理状态,以及判断其道德生活对象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最终形成人们对各种社会德行现象的理解和评述。
2.完整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的形式和道德认知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道德认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建构性。道德认知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而成的。道德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在基于自己心理的自我样式来建构内在的道德观念或道德原则的过程。第二,阶段性。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不是不加修改的直接吸收社会道德规范,相反,它是一种同化吸收道德认知内容和结构中的矛盾冲突,并在调节二者的平衡中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就是通过这样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同化吸收和调节平衡的过程来实现质的飞跃,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最终不断的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第三,反复性。人们在面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准则时,习惯于把这些观念同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相比较,对那些和自己理解相一致的观念青睐有加,而容易排斥那些和自己观点有冲突的观念。此外,人们在面对一些新的道德观念时,会不自觉的将它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相比较对照,以判断其真实性,从中做出选择。当它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相一致时,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就会被主体接受,主体也就获得自己所要的.道德认知,反之,新的道德观念就会遭到排斥。道德认知就是这样通过理性的推理判断最终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个体的道德需要和情景都会发生变化,导致道德认知的不稳定和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