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绝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逐渐养成了娇气、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婴儿期的患儿完全不具备自理能力,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感;幼儿期的患儿,语言中枢发育还不健全,表达不太清楚,容易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学龄前的患儿,自我的意识强烈,喜欢被别个赞赏,感情波动较大,缺乏自制力;学龄期的患儿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疾病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患病期间内心情绪复杂,既希望能够早日治愈,有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1.2心理护理的方式
①婴儿期患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大小便以及衣着冷暖,要经常拥抱和触摸患儿,跟患儿建立亲密感。
②幼儿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幼儿期的患儿,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对患儿的亲近的爱抚,要仔细的去听患儿的讲话,在患儿心中留下美好的一面。另外,还要从不同患儿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出发面,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多跟患儿进行接触和沟通,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③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这个阶段的患儿,护理人员首先从患儿的心理需求出发,理解患儿出现的一些偏激和任性行为,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给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和解释,从而逐渐减少患儿这些偏激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该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得到患儿的信任,通过温和的态度跟患儿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打针、穿刺等临床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升患儿的心理满足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④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处于学龄期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好心理护理的尺度和方法。应该要客观、恰当的给患儿病情进行解释,并给予患儿一定的.安慰,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通过变换不同的角色来融入患儿的生活中,鼓励患儿战胜疾病。除此之外,因为患儿对学校的集体生活非常向往,因此可以合理安排师生探望患儿,让患儿在临床护理期间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2结果
在160例患儿中,其中有154例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成功率为96%。32例婴儿期患儿,成功率为100%;35例学龄前患儿,成功率为94%;在50例学龄期患儿中,成功率为94%;43例学龄期患儿的成功率为98%。
3讨论
护理人员在言语上要尽量温柔和亲切,从而减少患儿在医院这个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通过跟患儿的沟通和接触了解每个患儿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要尽可能去满足患儿的各项需求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和护理环境,护理人员要通过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来逐渐降低患儿心中的恐惧和紧张情绪,逐渐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积极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工作,实现患儿的早日康复出院。除此之外,在开展心理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技巧,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得到患儿的信任,主动配合医院进行治疗,这不仅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也对患儿的心理素质塑造提供很多的帮助,有效增强了护患关系,为儿科开展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有代表性的临床护士。入选标准:临床工作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20年,年龄20岁~45岁,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样本量根据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特点,研究资料丰富性确定[2],以接受采访者陈述的信息资料重复出现,资料整合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本次访谈共14人,以“N”代表访谈个案的序数,其中男2人,女12人;已婚9人,未婚5人;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7人;年龄25.0岁±1.2岁;参加护理学继续教育龄7.0年±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