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xx,27(了)
20xx年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的最优发表时滞应该在31~210天之间,在这个时滞区间内发表的论文影响力普遍较高,在各期刊保持当年的审稿流程、出版周期和载文量水平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区间既可以使必要的发表时滞不被压缩,保证论文质量,又不会因为过分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而造成影响力下降。
3,2,3期刊论文发表时滞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由于当前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的出版技术的采用,加之互联网环境下各种自媒体平台带来的新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兴起,当前发表时滞的‘‘理想区间”并非稳态。在期刊编、审、校、印、发之中的任一流程发生改变都有可能造成论文发表时滞和影响力同时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趋势将是发表时滞的整体缩短和论文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优先数字出版可以跳过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流程中的刊印和发行环节,效率更高。据徐云峰等学者的统计,优先数字出版相比于传统纸质出版能将论文的发表时滞平均提前100天左右,且能够提高约42,5%的网络下载量,并认为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在将来极有可能彻底取代传统科技期刊纸质出版^。在20xx年,本文采集的16种期刊中仅《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的部分论文在匚肌〈I数据库中试点进行了优先数字出版,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在20xx年,上述16种期刊中已有11种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新的出版形态、编审流程以及各项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国内期刊论文的必要发表时滞将会进一步缩短。
4结语
相较于此前诸多以期刊为单位对发表时滞进行探讨的成果,本文在数据处理阶段既已打破期刊范围的禁锢,以论文为单位研究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成功模仿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发表时滞-论文影响力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这种方法可以精准确定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直观地展示某一领域在某个阶段的发表时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为期刊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改进提供科学的目标和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以20xx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做示例,所得的数据性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发表时滞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力是否能够计量?不同领域和类型的论文对发表时滞的敏感程度分别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主体、围绕交易程序讲解整个进出口贸易流程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计划脱离。教材大致与大学教育模式相似,偏重理论教学。虽然在局部内容上有所选择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照搬大学教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涌现,各国有关国际贸易操作的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也随之调整,从而国际贸易单证处理方式也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所有此类变化,都要求学生既要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更要具备英文函电处理、电子报关、电脑操作等技能。但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无法跟上这类变化速度。
(二)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国际贸易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现有的专业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刚出大学校门就站上讲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甚至从未见过一份合同,一份真实单据,并且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现有教师无法定期到企业学习,从而缺乏实际经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实训平台,难以体现职业性。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外贸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要求为出发点的系统实践教学。因为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核心商业秘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位困难,与职业岗位工作明显脱节。更因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机会,所以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而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
通过深入外贸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外贸行业核心工作岗位主要朝向:国际货运代理、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等,提高相关岗位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并且对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工作领域分析框架。首先,对工作领域分析的模式不仅要对外贸企业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更要确认基本业务环节和贸易业务流程。最终,确定主要职业岗位的方向,并以此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了解(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其次,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确定;最后,分析、确认胜任外贸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