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缺乏音乐鉴赏类艺术课程的专职教师,教师的不专业化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困难,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我国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的主体始终是老师。但教育应该是双向性的活动,作为主体的老师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客体的学生也要发挥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单向性是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公共教育的教学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的应用。过多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公共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四)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据20xx年对大连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课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公共音乐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除此之外,公共音乐课在大学课程中属于选修课,其重要程度低于必修课,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缺乏重视,最终导致逃课、早退等现象的发生,造成教育的缺失。因此,要想提高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公共音乐的知识,增强公共音乐教育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力,这是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步。
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置,统一教材,加强学生的认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队。公共音乐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因此,要推动公共音乐的改革,必须平衡外国音乐与本土音乐、高雅音乐与大众音乐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音乐的形式都是多样的,有其优点也有不足。学生通过全面的学习各种不同的音乐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学校培养素质人才计划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接收程度的高低对老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安排老师参加专业培训与专业素养的定期考核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队。阻碍公共音乐课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是实现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必须提高学生对公共音乐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可以将公共音乐课提升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有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实践活动是通过课外组织的各项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例如音乐社团、合唱队、舞蹈队、音乐创作小组、器乐演奏、文艺晚会、音乐比赛,或者也可以是以某一艺术专业为主的活动,例如声乐专场、合唱专场等。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过于枯燥乏味,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形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现代科技与教学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扩展音乐课堂的容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时配合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绘画的高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知识更加鲜活,通过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实现公共音乐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任何一种学科,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实,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是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区域之间的交流(包括国内与国外)。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学科之间的相同之处与区别之处,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学科的不足,更好地取长补短。学科间的互通对解释其中某一学科的问题有时候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本学科的内涵也至关重要。比如,将公共音乐与孔子的思想相结合,公共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孔子的教育思想更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将音乐与孔子的思想相结合,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音乐,不仅为音乐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更增强了学生的认知。除此之外,国内外的交流也是推进公共音乐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音乐。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利于文化的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