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方法落后,课外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教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多思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瞄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个最终目标,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夜店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汉语言文学学习小组或学生社团,让他们开展我国文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研究,既加深了专业素养,又学会了研究方法,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出版社、作家协会、书店、电视台等未来主要就业单位,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掌握现代办公职业技能,提前规划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春.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xx,(8):136-137.
[2]张枫.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20xx,(9):83.
[3]钟鹏举.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天地,20xx,(15):21-22.
[4]周利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科技展望,20xx,(16):63.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索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汉语言文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中国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模式滞后、缺乏实践环节、教师水平有限等问题需要高校探索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而且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为学生按照教材和课件进行讲解,并给学生划出重点知识,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这种单一口头讲授的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导致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模式滞后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印象,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滞后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整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这种滞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较差,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被教师作为知识接收的容器,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所讲授的大量的知识,缺乏对教师所讲知识的思考过程和讨论过程,课程成为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走神、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学习效率较低。
3.缺乏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只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技艺,忽视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没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低,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4.教师水平有限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汉语言文学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和教学要求。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甚至还需要承担辅导员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汉语言文学现状探索针对性教学策略,只能按照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